上级精神
|
信息公开
|
监督曝光
|
审查调查
|
巡视巡察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福清市纪委监委
>
宣传教育
高级检索
家书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16:14
信息来源:福清市纪委监委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分享到:
在福清侨乡博物馆,陈列着一套珍贵的书信。这是革命先驱在狱中寄出的家书,虽然年代久远纸面泛黄,但字迹隽秀,依然清晰可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深深牵挂。
这套书信的主人是福清革命烈士陈炳奎。1907年,陈炳奎出生于阳下漈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他告别家人,前往福州、南京、上海等地求学并投身革命,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革命同志创办进步报刊《融声报》,积极传播新思想并发展大批青年革命骨干。1934年6月,陈炳奎等人组织发动了反帝倒蒋的“南西亭暴动”,令当地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1937年2月,因叛徒告密,陈炳奎不幸被捕。在狱中,他一边坚持斗争,一边想方设法与组织联系,留下了这四封宝贵的家书。
入狱后,面对敌人数个月的酷刑折磨和威逼利诱,陈炳奎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他在家书中说道:“同难四人同我住在一块,每天笑笑谈谈。”实际上是想请党组织放心。当得知母亲病重,他满怀愧疚和挂念地说道:“请你善诸安慰,勿使她老人家过于忧虑为盼!”面对狱中非人的生活,他坚持苦中作乐,每天背诗词、在放风场跑步,还自创“打日帝”的游戏,这让看守人员感到不可思议。在家书中,他甚至还宽慰同志和亲人说“我在这里极安适,一点也不觉得我是当犯人呢”,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敌人用尽伎俩,见无法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便最终决定将他杀害示众。1937年6月23日,他和四位战友昂首阔步,一路高唱《国际歌》,在福州鸡角弄刑场慷慨就义,年仅29岁,将革命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一腔热血与赤诚,洒在了革命胜利的道路上。
在福清侨乡博物馆,这套书信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也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陈炳奎的故事,如同那封泛黄的家书,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其精神内涵却依旧历久弥新,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附件下载
家书.mp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