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侨乡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稳步推进,征集各类文物(实物)1800多件、图文资料1300份。跟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后续工作,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85个高级版(3.0版)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提升,培育高山镇前王村、新厝镇硋灶村等一批基层服务特色示范点,巩固拓展24镇(街)分馆(服务点)和438个村居级“农家书屋”,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举办第11届福清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民间民俗文化节暨利桥古街迎新春启动仪式,承办“天山水·闽江情”融籍画家林峰画展、“清音雅弈·淡墨妙染”传统文化系列讲坛,组织“玉融丹青”2020迎春美术作品线上展、福清市美术馆VR展等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惠民乐万家”系列活动走实走深,锻强“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艺季”品牌效应,各类艺术节庆和展演活动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成果。
注重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编印《福塘传奇(七)》《绚烂韶华》等一批本土文化读物。选送原创摄影作品参加“寻福追艺”福州市街头文化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入围奖2项;组织选手参加第十五届福州市少儿讲故事大王决赛荣获4金5银的优异成绩;组织参加第十五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福州赛区选拔赛3个项目荣获三等奖;王钦文书法作品《商山春早》获福州市第四届茉莉花文艺奖二等奖。
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分类推进文物修缮工作,抓好紫云宝塔、龙卧禅寺、食菜厝维护修缮,评定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配合推进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历史建筑,结合非遗旅游路线,在石竹山、弥勒岩、一都镇状元街、东关寨和南岭镇食菜厝开展非遗项目词明线戏、十番民乐、佾舞等非遗专场演出;选送海族舞、南少林武术、东张竹编、煎茶道和东张古宋窑等非遗项目参加“民俗好福气·福兔闹新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组织佾舞参加第六届福州(福清)枇杷文化节启动仪式展演;组织非遗项目伡鼓、海族舞和佾舞参加第七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开幕式活动;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内组织开展了福清市2023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多彩非遗 最美侨乡”福清非遗展示活动;组织非遗进校园、进公共场馆、进基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示活动;在福清市博物馆开展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宣传展示活动,运用非遗项目展演、技艺展示和传承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推荐“福清市东张古宋窑制作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成功申报为福州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福清侨乡博物馆是是我市大型的公益性文化综合体,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于2021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目前博物馆二楼主展区设置有福清古代史、福清华侨史、福清革命史三大固定陈列以及学术报告厅、培训厅等配套设施;三楼设置“大侨务观念”教育实践基地(在建)、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美术馆、文物临展厅、阅读空间等设施。
福清侨乡博物馆举办玉融匠心——2022年迎新春玉石·寿山石雕作品展、“东西互鉴·黄檗宗风”书法作品展等临时展览,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等系列文物资源保护宣传活动;举办两届红领玉融青少年演讲比赛,选拔小小讲解员;开展“情暖童心,快乐成长”儿童关爱主题活动和“少年儿童学党史·学侨乡史·游基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研学活动。福清市博物馆坚定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认真贯彻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思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深刻内涵,努力推动各项文化工作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