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福清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按照我市“融入福州、锻造两翼、开发两湾、对接平潭”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本职工作,克服各项困难,积极推进改革创新,除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外,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确保了“十二五”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经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经济总量继续壮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95.2亿元,增长10.1%(预计数,比增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低于人大通过的计划增长12%目标1.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总收入56.05亿元,比增13.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6.98亿元,比增1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6:50.01:36.73。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0亿元,增长4.5%。粮食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达13.45万吨,比增3.2%,水产品和肉蛋的产量分别为35.39万吨和20.07万吨,分别增长6.0%和11.5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出台了推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完成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4项总面积为8987亩的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宗总面积为14500亩的省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和“三品一标”建设,我市有机、绿色、无公害及地理标志基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75529亩、491529亩和508529亩,位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设施蔬菜大棚面积4000亩、福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新完成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4000多亩。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完成核心区一期综合楼、5.6万平方米标准钢构大棚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农业设施化、规模化、工厂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引导一都、东张、南岭等山区镇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抓龙头、铸链条,研究出台《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回归推动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暂行办法》,加快龙头型、配套型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电力能源、机械设备、汽车玻璃、纺织新纤、塑胶建材、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工业经济朝多级支撑的格局发展。全市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0亿元,比增12.8%,实际利用外资18519万美元,比增15.9%。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福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3个,福州市政府质量奖1个,参与国家、企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企业8家;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著,9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后备上市企业,14家企业进入辅导期,2家企业已向证监部门提交了备案材料。
服务业增长步伐加快。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亿元,增长18.3%;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加快,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推进。旅游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举办第三届梦文化节,石竹山与阿里山结为姐妹山,东壁岛旅游度假区全面开发建设,创元千禧五星级酒店即将投入试运营,全年共接待旅客240.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0.5亿元。港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州保税港区即将封关运作,江阴港区获批海西唯一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并投入试运行,全年新开辟国际航线3条,集装箱吞吐量达78万标箱;金融保险健康运行,福清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改制为福清农商银行,新引进浦发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家小额贷款公司顺利获批,截至11月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587.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7.2亿元,比年初增加73.1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8.6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
(二)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五大战役”和重点项目立功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全市354项“五大战役”项目共完成投资378亿元,比增20%;102项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50亿元,比增25 %。其中新开工项目41 项,总投资314.2亿元,共完成投资72.7亿元。着力创新招商机制,成立市投资促进中心,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招商活动,新签订了中石化己内酰胺、中石油LNG、中航国际通用航空制造、江阴国际汽车城、福耀江阴工业园等“三维”项目60项,总投资344.47亿元。重点实施福清环城路建设、观音埔大桥、江阴港铁路支线、江阴港区8、9、10#泊位、东西部填海、闽江调水江阴支线等基础设施项目,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集佳油脂、经纬新纤、耀隆化工、东南电化、海欣药业等项目已基本竣工或投入试生产,核电4号机组正式动建,天辰耀隆己内酰胺、中景石化、绿金纸业、宏港纺织、旭成科技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市政府与兴业银行签订了总额度10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PPP方式引入中交集团、名城集团参与城市建设;通过BT方式引入民资投向江阴经济开发区、元洪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 致力改善民生工程,社会环境更加和谐
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工程的支出达35.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2%,市本级财政超收的76.8%用于改善民生。年初确定的12类11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基本落实到位。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市182个校安工程项目已竣工或主体封顶164个,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完成386所完小校以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级评估验收,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居全省前列。加强城乡卫生设施建设,福清医院新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和市第二医院病房大楼工程已经封顶,新建成龙江、龙山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213所村卫生所(室)改扩建和规范化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共建设保障房1046套约8.46万平方米。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全面铺开,新建成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1‰。广电事业、民政优抚、侨务外事、双拥支前、宗教事务、老龄事业、老区建设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600人,持续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补助标准和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补助金,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9.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15元,比增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23.7元,比增15.2%,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拓建城市道路13.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成或基本建成福俱大道、清图路等市政主次干道,启动中环路、龙江南路B段等道路建设,完成火车站公交客运站及配套停车场、清荣大道立交桥和玉融大桥加工维修工程建设,城市路网日趋完善。
(四)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力度投资环境保护,着力打造“一城、两湾、三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传统经济与社会生态转型,努力建设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新福清。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耗电量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5.5%、4%、6%。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全市森林蓄积量299万m3,森林覆盖率45.1%,绿化率达94.7%,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97%,绿地率达到37.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16平方米。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加强建筑渣土堆放管理,建成镇街垃圾中转站13座,城市垃圾焚烧厂投入使用,全市街道、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5%和95%。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水质监测监控,拆除了243家畜禽养殖场,龙江流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83.3%,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从去年的85.4%提高到94.9%,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从去年的59.1%提高到87.9%。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增长势头有所趋缓,争先进位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较薄弱,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切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措施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5%,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些。在产业方面,预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期增长13.5%;在财政收入方面,预期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增长13%;在需求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5%;出口总值与2012年持平、内资到资预期与2012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预期达1.85亿美元。在民生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拟控制在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13%;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在节能减排方面,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
为完成预期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建议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着力推进转型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鼓励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耕地,继续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引进推广高优农业品种和先进种养技术,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农业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推动广大农户、农产品基地与加工企业、大型超市有效对接,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做大蔬菜业,做强水产业,做优畜牧业,推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强化“三维”项目对接。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继续强化“三维”项目对接,努力引进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力求以龙头项目的引进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强化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力保已谈已签项目尽快升级转化、落地动建,着力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加大回归工程工作力度,加大与海内外融籍乡亲社团、异地福清商会的沟通和联系,结合总部经济发展和融商大厦建设,鼓励动员更多融籍企业家回乡投资。继续引导支持企业加大信息技术、能源、新材料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融侨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完成《江阴海港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力加快江阴港区开发建设步伐,完成10号泊位和国电配套煤码头扩建工程,加快推进6、7、11和14号泊位建设,启动8、9和12号泊位建设。着力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园区。抓紧元洪投资区扩区规划修编、用海报批、填海造地和东部路网BT工程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出口加工区与保税港区的整合,做好北部片区土地整理和融江公司用地收储工作,争取新增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积极配合做好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选商择资等工作。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促进富创世纪城尽快建成开业,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大型家居广场、裕荣广场、万嘉百货、宝马4S店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做好观溪新区五星级酒店建设前期工作,着力提升商贸业态,打造城市核心商圈。促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尽快投入实质性运作,加快推进江阴国际汽车城、火车站物流园规划建设,继续引进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福清,着力培育品牌展会,促进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泛石竹山旅游景区和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东壁岛旅游度假区、永鸿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建设步伐,抓好东龙湾温泉、南岭综合旅游度假区、香山福源生态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促成祥兴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项目,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认真抓好福清好货专卖工作,提升融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着力推进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继续做好搭建科技对接平台工作,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服务平台。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竞争力,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办好行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促进高技术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力争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25项以上。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优势明显的产品品牌和一批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各类战略投资机构进行改组改造,力争完成上市申报2-3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加强对接项目跟踪落实,强化项目协调服务,重点推进主导产业、环保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项目对接。拓展项目征集渠道,重点征集筛选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以及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创新推介方式,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项目对接活动。
(三)着力推进有效投入,激发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
1.继续打好“五大战役”。 紧紧围绕建设闽江口发展区,强化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两轮”驱动,狠抓项目、园区“两大”建设。2013年预安排五大战役项目410项,总投资约26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5亿元。要抓紧抓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挤入上级计划盘子,促进更多项目开工动建。着力破解征交地瓶颈,采取项目包干、引入竞争机制等办法,强力推进项目征迁工作。多渠道融通建设资金,积极引进央企和民间资金投入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3年预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2项,总投资约2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4项,计划新开工项目37项,预备项目21项。着力提升电子、塑胶、玻璃、食品、医药等现有主导产业,促其链条向上级研发设计环节和下游营销服务环节延伸拓展,加快推进福耀江阴工业园建设,促进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经纬新纤、宏港纺织、旭成科技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中景石化、中江石化、美得石化、天辰耀隆己内酰胺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中石化己内酰胺、锦江石化己内酰胺、中航国际通用航空制造、宇邦纺织、长福印染等项目尽快动建,抓紧做好蓝星化工CPP、中石油LNG、国电二期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立功竞赛活动,严格项目资金、质量、安全监管,建设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安全工程。
3.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结合传统和现代节庆日,组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扩大节庆消费。加强商贸业、物流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监测和调控,抓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储备,维护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开发水平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网上审批监察系统,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稳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工程、土地矿产、产权等电子化交易系统,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工作,对企业上市过程的相关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
2.加强签约项目的报批、促批和跟踪服务。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跟踪协调机制,促进更多已谈已签项目的落实,提高招商工作实效。加强与台湾相关工业园区、行业协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的沟通联系,促进融台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及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对接。积极开展入岛经贸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台湾外移产业,加快推进海峡商品交易中心、南青屿台轮停泊点建设,扩大与台湾各大港口货运直航,推动融台两地直航港口互设办事处,进一步密切融台经贸交流合作。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拓宽民营资本投入领域,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产业性项目、基础设施、工业地产和经营性城市公用事业。依托海内外乡亲社团组织,积极推介福清投资环境优势和“回归创业园”工程,再掀侨资、民资回归热潮。
3.全力支持和融入平潭开放开发。争取在承接实验区政策辐射、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建设对接平潭开放开发的制造业、服务业和人才三大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完成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建设,支持推进长平高速公路、平潭上岛铁路、大樟溪引水工程、进岛电力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东瀚湾物流商贸区用海审批、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促进闽台望月新城项目尽快动建,积极推进与平潭的旅游协作,扩大福清对台旅游影响力。
(五)着力推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坚持实施科教兴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新建、改建5所公办幼儿园,加快石门、瑞亭、前亭、霞楼等4所小学和福清二中新校区等学校建设步伐,力争城区新增学位2000个以上。鼓励学校升格创优,推动福清二中、三中升格为省一级达标学校,洪宽中学、宏路中学、港头中学争创三级达标学校。加快建设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打造职教知名品牌。继续落实特殊教育免费等政策,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继续推进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学校体育场所标准化、班班多媒体化、附属幼儿园规范化。重视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活动,加大对农村学校经费、评优评先、职称指标的倾斜力度,开展薄弱校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促进福清市医院新院一期、妇幼保健院新院、计生服务中心大楼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动建福清市医院新院二期、第三医院住院大楼和卫生监督所大楼,改造提升渔溪、东瀚、龙田、高山等卫生院,推动石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继续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大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提高我市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步伐。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按照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要求,科学规划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整体布局,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侨乡博物馆、“三馆”工程尽快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四大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项目库,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培育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挖掘富有福清地域特色的文化,统筹推进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传承,推动瑞云文化古街、海口文化古镇等项目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合唱基地和市闽剧艺术研究会作用,精心组织各类文化精品创作,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加强体育传统校和体育特色校建设,继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办班,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积极办好惠民实事。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全市水功能区划,继续抓好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协调跨地区、跨流域水源污染问题。加快推进东张水库与闽江调水江阴支线、龙高支线连接管道工程,启动观音埔水厂建设工作,完成江阴水厂改扩建和元洪投资区第二水厂建设,继续推进旧城区供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自来水供水能力和水质。逐步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逐步实现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社保政府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积极推进各类养老保险的有序衔接转换。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慈善事业,启动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福乐家园、工青妇活动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认真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拆迁安置区建设和配租配售工作。
(六)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致力环境指数提升。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严把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关,鼓励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坚决淘汰高耗能、低效益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探索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和畜禽养殖、化工、造纸等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定期开展总量核查和治理设施巡查,确保重点企业污染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2.推进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及迎检工作,争取新创12个国家级生态镇。继续实施龙江两岸和城市中央区景观走廊建设、五个重点片区、城区主要道路景观、内河水系、城镇绿化、夜景灯光广告、市容市貌、公共服务设施、城镇村居等73个整治项目,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宜居水平。继续强力拆除中下游畜禽养殖场,实施污水集中处理、水利建设、生态补水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城乡环境“点线面”综合整治,力争全市镇村参与率达80%,示范乡镇创建率达40%。调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动建虎溪公园西园,启动大北溪两岸公园、火墩尾山公园、天宝陂文化园等公园绿地建设。
3.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扎实开展保发展、保红线行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开发,抓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优先保障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和省市县及试点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停止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外安排零星的一般工业项目用地。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继续推进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足额征收和规范使用水资源费。落实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和有偿使用海域管理制度,推进全国海域执法示范工作,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为福清率先跨越发展,为争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福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12年预计 完成和2013年计划安排(草案) |
||||||
主要经济指标 |
单位 |
2012年预计完成 |
2013年计划安排 |
备注 |
||
总量 |
比增% |
总量 |
比增%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95.20 |
10.1 |
663.65 |
11.5 |
|
(一)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78.90 |
4.5 |
82.06 |
4 |
|
(二)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97.69 |
12.80 |
337.88 |
13.5 |
|
(三)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18.62 |
7.60 |
243.71 |
11.8 |
|
(四)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
% |
13.26:50.01:36.73 |
12.36:50.9:36.74 |
|
||
二、节能减排 |
|
|
|
|
|
|
(一)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量 |
吨 |
5756 |
-6.00 |
5468 |
-5 |
|
(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吨 |
19378 |
-4.00 |
18796 |
-3 |
|
三、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30.00 |
4.5 |
135.85 |
4.5 |
|
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130.00 |
12.8 |
1283 |
13.5 |
|
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78.56 |
13.0 |
316.00 |
13.5 |
|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亿元 |
474.00 |
17.9 |
521 |
10 |
|
七、公共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56.05 |
13.90 |
63.34 |
13 |
|
八、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
亿元 |
36.98 |
19.60 |
41.79 |
13 |
|
九、出口总值(海关口径) |
亿美元 |
46.00 |
1.0 |
46.00 |
持平 |
|
十、实际利用外资额 |
万美元 |
18519 |
15.9 |
18500 |
持平 |
|
十一、内资实际到资额 |
亿元 |
1150000 |
10.9 |
1150000 |
持平 |
|
十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10.30 |
18.30 |
241.85 |
15 |
|
十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 |
102.80 |
2.8 |
103.00 |
|
|
十四、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3723.7 |
15.2 |
15508 |
13.0 |
|
十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9915.0 |
13.4 |
33505 |
12.0 |
|
十六、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51 |
|
7.5‰以内 |
|
|
十七、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1.78 |
|
2%以内 |
|
|
|
|
|
|
|
|
|
注:2013年指标总量为现行价,2013年计划指标不考虑价格因素影响,比增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统计,2013年计划数以增幅为准。 |
||||||
《关于福清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的用语解释
1.“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
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己内酰胺”: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
4.LNG:英语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
5.“三维”项目:央企、民企、外企对接项目
6.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7.BT: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8.“一城、两湾、三圈”:“一城”指中心城市,“两湾”指福清湾、兴化湾;“三圈”指“产业圈、生活圈、生态圈”。
9.“五新”: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
10.CPP:Catalytic Pyrolysis Process催化热裂解,以重油为原料,采用专门研制的具有正碳离子反应与自由基热反应双功能的酸性分子筛催化剂,实现最大量生产乙烯和丙烯的目的。
11.“三馆”:科技馆、档案馆、图书馆
12.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氧化时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COD值越大,表示水体受污染严重(通常认为是有机物造成的污染)。
13.“万村千乡”:商务部在全国推行的建立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工程,通过培育“农家店”,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14.“家园清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同时积极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