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双减”呼唤“书包瘦身”
时间:2024-07-15 08:51
【案例描述】
  一次到所负责的一所小学进行常规督学,结束时刚好遇到学生放学,学生刚从教室走出,还没到校门口一些家长们就赶紧上前接过学生的书包,拖在自己的肩上。一位七旬老大爷,独自坐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等着自己的孙女放学,“我家就在这个村,孙女现在才一年级,那么点大的小孩,背个大大的书包,那么重,孩子会驼背的,不能让她自己背。”老人告诉我。
  为一探小学生们的书包重量,我临时向学校借了一个弹簧秤,叫学校校长帮忙一起到校门口随机选择几个低中年级学生的书包进行称重。首先称重的是一年级一个女生书包重4.8千克,另一个男生书包重5.6千克。第三个女生四年级,个头不高,却用拉杆带着一个硕大的书包,书包重达6.7千克。三年级3班的两位女生体重差不多,一个22千克,一个23千克,书包分别为5.7千克、5.3千克。经一位家长同意,我请她打开书包看看,发现里面除了教材,学校推荐的教辅用书、课外书、作业本外,还放着一个大大的水杯,以及字典、文具袋、文件夹等,另一层夹袋里装着水彩蜡笔、橡皮泥等。
  【案例分析】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给书包“瘦身”一度成为热词,但“书包太胖”却涛声依旧。造成小学生书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目前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大多孩子的书包都是由家长整理,因为不清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反正把相关物品全部往书包里填就不会出错,由此造成书包严重“肥胖”。其次是教材及相关的教辅材料原因。新版教材因版面设计、彩色绘图等原因不断变厚,一套完整教材就重一两千克,再加上字典、学习用具、水杯、书包本身的重量差不多少又有一两千克,合起来差不多就有四五千克了。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来自于学科类相关材料带来的加重如几个学科教辅材料、作业练习本、课外读物以及有的家长自身加码的教辅材料等这样就远远超过了学生应承担的重量了。
  【案例反思】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的阶段,如果背的书包太重,很容易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医学研究发现,学生的书包重量应控制在学生体重的10%左右。假如按照书包不超过体重10%来计算,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在30千克左右,那他所能承受的背书包质量上限是3千克。可现实是书包的质量远超这个质量,有的甚至超了一倍多。但这次测量的10位小学生中有6位的书包已经超重了。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连续20分钟背超重的书包,那么他的脊椎将会矮缩,脊柱将会弯曲。甚至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含胸、夹肩,如果长期负重,会导致腰背痛、脊柱侧弯、驼背,甚至出现O型腿或者X型腿的现象,造成“长得慢,缩得快”的风险,影响孩子的形体美。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减负应当先从书包“减肥”做起,让其重量在孩子们合理的承重范围内。那么学校、家长应如何为学生的书包“瘦身”呢?
  一、塑造良好生活学习的习惯,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引导老师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让书包“瘦身”就应该从“整理书包”这件小事开始。书包整理是否清晰明确、分类合理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如何让学生形成爱整理善整理的好习惯呢?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先将班级整理成温馨的教室,给学生做榜样。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整理书包,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演示如何整理书包。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整理书包,结合小组互评、经验分享,让学生明确合理摆放、分类的重要性。其次要督促学生将整理书包作为日常生活中一件事情来做。教师及家长要督促学生每天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使书包“瘦身”落到实处。第三,学校、班级要形成检查机制。一段时间内要联合家委连续十天八天检查学生的书包的整理情况,并记录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学生整理书包的习惯买成后,阶段性地进行抽查,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每天整理书包,合理携带学习材料的习惯。
  二、改善学校、班级设施设备,让学生轻松上下学
  要想给书包“瘦身”,学校、班级就应该进行相关的改造让能够放在班上无须带回家的就不要带。如,学生的水杯,一个水杯装满水至少500克,如果学校能改善学生用水设备,为学生提供饮用水,这样学生就不要带水到校了,只要准备水杯即可;又如,相关的循环用书,班级订做一个多用途柜子,柜子桌面可摆上鲜花、学生水杯,柜子里存放循环用书和部分课外书。学生美术课上使用的水彩等也可以让学生放在自已的课桌内,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学生二至三千克的质量了。
  三、创新作业设计为学生“减”负担,“涨”知识、“涨”兴趣、“涨”能力
  学生书包的质量也能间接看出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要想使书包真正意义上“瘦身”就必须创新作业的设计,将“减负”落到实处。
  一是学科作业融合设计,给学生减压增质。作业设计好了,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在“减”负担的同时“涨”知识、“涨”兴趣、“涨”能力。如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可设计学生读绘本,玩拼音卡游戏,唱拼音儿歌等形式的作业,真正做到在“趣”中做,在“乐”中学。
  二是弹性、分层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负担。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设计弹性作业,分层分类进行布置,使书面作业精练有效,有靶向性。
  “双减”呼唤书包“瘦身”,让书包“瘦身”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常态。愿天下每一个孩子都能轻装上阵,快乐成长。
福清市江镜中心小学 周位艳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