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让好习惯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
时间:2023-05-04 08:04
  【案例描述】
  根据市教育局督导室的安排和部署,自2020年11月份起,本人担任了福清市渔溪安香小学的挂牌责任督学。这是渔溪辖区内一所农村完小校。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比较正常。但是在督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一到下课时间,孩子们总是在楼道、走廊横冲直撞,一边大声嚷嚷着一边打闹嬉戏;上下楼梯时也是不瞻前不顾后,使劲地往前冲;同学之间语言也非常不文明。我和校长在巡视的过程中,甚至被一位学生直接撞到一边。整个教学楼与菜市场无异。进入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是站无站相,坐无坐姿;有的翘着二郎腿,有的抖腿,有的趴在桌面上上课,有的东张西望,有的窃窃私语,真是形形色色。所有问题折射出孩子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案例分析】
  有人说:孩子就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壤,你播下思想,会获得行为;播下行为,会获得习惯;播下习惯,会获得品德;播下品德,就会获得命运。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学生出现这样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与我们学校、家庭教育所播下的种子是分不开的。
  一、学校教育少落实:安香小学的师生对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意识的,学校常常通过开班会、晨会等形式进行习惯教育,但是,这些教育很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缺少实践要求,缺乏实际训练,更缺乏长时间的落实与反馈,导致孩子认知和行为的分离。
  二、家庭教育不重视:家庭作为每个孩子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习惯养成基地,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家长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他们进入怎样的高一级学府,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其他方面都是不重要的。在这样思想的驱动下,他们往往就忽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此外,近年来,很多孩子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外出,多数孩子由爷爷奶奶监管,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祖辈老人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溺爱较多,造成孩子的任性与放纵。
  三、家校沟通不畅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家长对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了解,学校对孩子提出了哪些习惯要求也不明确;同时,学校老师对于孩子在家庭的表现也知之甚少。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基本脱节,学校的要求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落实,家长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家校双方缺乏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实效性差。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结合安香小学的实际特点,向校长提出了“好习惯益终生”的建议,建议校长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德育的重点落细落实,校内落实细节,坚持检查与评比相结合,日常落实与阶段小结相结合;校外做好家校联系,与家长保持教育一致,针对有困难的家庭做好指导;树立表彰典型,以点带面,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案例反思】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习惯作为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但是习惯养成如何能落到实处,如何能真正引导孩子从意识到行为上得到一致呢?基于以上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指导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从根本上,从细节上落实,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1.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对儿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达成家校一致的价值取向。同时,在社会上尽可能地寻找有效的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使习惯培养成为全社会都一起关注的大事,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形成密切的家校合作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教师和家长这两个影响能在同一条战线上,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不言而喻。同时,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最主要的是来自模仿和训练。在学校,教师确定行为养成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养成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跟踪和评价。同时,家长和教师能有机地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巩固落实,这样的家校合作就能很好地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些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的家庭,学校还应该加强指导和培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进而统一教育标准,统一教育要求,统一教育行为,以此加强合作交流,这样,就能够使习惯养成教育获得成效。
  3.注重细节的强化训练
  习惯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口头教育和要求出来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校和班级,他们会对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进而提出更多的更难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具体的指导,缺少长期的训练,更没有细节上的强化,最后孩子们只知道行为的标准,却没有让这些标准成为自己的习惯。安香小学的习惯教育就是这样的。所以,在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到起点低一点,要求细一点,指导耐心一点。在要求的细节上强化训练,不只听孩子说,多看孩子做,用事实和行为来说话。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和指导,采用竞争和评比,小学生好胜的天性会驱使着他们努力的严格要求自己。
  4.树立身边的榜样示范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的示范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作为孩子成长身边的成年人,我们首先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标杆,创设一个优良的社会成长环境。同时,评选学生身边的先进,树立同龄人的榜样,也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孩子展翅高飞的基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常抓不懈,密切家校联系,从细节入手,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卢祯秋  2022.08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