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如何破解农村学校体艺类师资紧缺的难题
时间:2023-08-07 08:09
【案例描述】
高山中心小学全辖区共有学校18所(其中中心校1所 ,农村完小校17所),175个教学班。目前,整个辖区体育、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分别为13个、12个、10个(其中17所完小校分别为5个、4个、3个)。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完小校体艺类老师极其紧缺。
我所挂牌督导的本辖区一所农村完小校基本情况如下:该校6个教学班,学生数198人,教师12人(其中语文6人,数学5人,英语1人,体艺类等其它学科0人)。省颁课程计划中设置的体艺类等课程均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任。兼任老师所兼课程种类比较多,课时量也多,工作负担比较重,加上缺少专业知识,兼任的体艺类课程虽然开齐了,却难以保证上足,更不用说上好了。
那么,如何让农村完小校基本能开齐上足体艺类课程,尽量减轻因结构性缺编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就以上这所完小校来说,作为一名责任督学,在挂牌督导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一是提高认识。
与校长一起组织一场全体教师会议,通过学习、宣传,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五育并举”是党的教育方针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认识到体艺类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摸清家底。
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接着就是摸清家底了:全面了解本校师资情况,盘活本校师资力量,让略有专长的老师兼任部分相应的体艺类课程。年轻的男老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起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
三是加强管理。
校长、教导主任平时要加强巡课和随堂听课,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安排兼任老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体艺类学科教研或培训,提高他们的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学校应把体艺类课程的教学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的内容,并有计划地开展如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校园小歌手比赛及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以鼓浓艺体教育的氛围,展示艺体教育的成果。
四是统筹助力。
多方协调,科学规划,辖区一盘棋,从中心校和有体艺类专职教师的完小校安排一定比例的专职教师进行跨校支教或走教。
实际上,中心校或规模稍大一些的完小校体艺类学科师资也并不充浴,大多数仅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如果光靠这些老师进行支教或走教,根本无法满足完小校较大体量的体艺类课程教学的需求,也填补不了这么大的空白。只有通过内援和外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小规模完小校才能基本把体艺类课程开起来,虽然不能达到完全“上足”的要求,距离“上好”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校园里不仅有琅琅的书声,还有幸福的笑声、悦耳的歌声,操场上有了孩子们快乐运动的身影,楼道走廊的墙壁上也有了极富童真童趣的美术作业、作品。走教、支教的老师总是倍受学生欢迎。校园因为有了体艺类课程的开设和体艺类活动的开展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案例分析】
现状之一:师资紧缺客观存在
农村完小校师资配备不足是影响学校开齐、上足、上好体艺类等课程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农村学校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瓶颈。高山中心小学下辖的17所完小校中,学生数在200人以下的有11所,规模偏小或小规模的学校数居多。受学生数所限,按目前小学师资配备标准,不可能在短期内配足各学科师资。因此,体育、音乐、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学科师资短缺是农村完小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现状之二:观念陈旧难以突破
由于受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家长的功利需要以及升学竞争和就业的压力,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校层面看,体现在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只重视抓好语、数、英学科的成绩,在潜意识中把这些学科当成“主科”,理由是有统一的质量检测和评估,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和教学成绩好坏的重要依据。其它学科则是“副科”,是边缘学科,认为这些学科反正没有配备专职教师,也不会有统一的考试测评,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所以就有了一等二靠三拖的思想,平时对课程的落实没有强调与督促,体艺类课程形同虚设,开而未上的现状何时能得到改变?困难何时能得到破解?
现状之三:购买服务未具条件
2018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精神,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要“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配备”,“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结合,鼓励返聘优秀退休教师补充人员不足,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的意见。就现实情况来看,因种种原因,农村完小校目前还未通过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教师来解决体艺术类等学科师资缺口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缺编问题还未具备相应条件。
【案例反思】
我们知道,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要保好这条生命线,一靠课程,二靠师资。从指导和协助解决农村完小校体艺类师资紧缺的难题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责任督学如果暂时做不了锦上添花的事,那就沉下心来实实在在地做一点雪中送炭的事。
1.责任督学要督而有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责任督学要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不但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还得有得力的措施和方法。有道是:工要善其事,先要利其器。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督有方向,导有措施,才能因地制宜,把脉问诊,开方抓药,药到病除。
督而不导是责任督学责任缺失的表现。督的目的在于见微知著,洞若观火,发现问题;导的作用在于分析问题,找出良策,解决问题。追溯问题的源头,施以精准的督导,是责任督学的职责所在,也是责任督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能的体现。
2.责任督学要督而有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责任督学要怀着一腔热情,捧出一颗真心,使出一份细心,诚心诚意地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校长分忧解难。
责任督学理应常常深入教育教学一线,通过校园巡视,参与教师例会、座谈走访、随堂听课,师生问卷,了解学校的困难,倾听师生家长的真实声音,真诚沟通,用心指导,倾情相助,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3.责任督学要督而有效
很多人都说:责任督学如同教育警察,又如同校园医生。这话一点不假。《教育督导条例》赋予责任督学监督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权职的同时,要求责任督学要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有所作为。所以,做为责任督学,应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主动融入,积极靠前,深入现场,掌握实情,不怕困难,破冰求新。
在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过程中,责任督学应具有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干劲,主动发力,为所督导的学校真真正正地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破解难题。督出实效,导出发展,正如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如此这般,才叫有责任有担当,也才能赢得信赖和尊重。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陈香明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