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生命教育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时间:2023-08-21 08:08

  【案例描述】

  案例一:蹦蹦床一直是幼儿喜欢的运动器材之一。但蹦蹦床体积较小,出于安全考虑只能满足单人游戏的需求。今天户外活动时,教师一声“解散”令下,幼儿照例一窝蜂似的冲到蹦蹦床上。顷刻间,“我先来的”“不对,该我玩儿了”“你玩儿那么长时间不下来”的声音此起彼伏,纠纷不断出现。
  教师暂停了这个游戏,并将这些纠纷提出来,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幼儿们纷纷说:小朋友不团结友爱、不谦让、不会轮流……其中的道理他们都很明白,表现出大班幼儿具有的初步是非感和判断能力。
  教师请他们进一步讨论:“既然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们该怎么样对待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轮流玩儿呗。”
  道理幼儿们都懂,然而实际情况是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
  正在玩儿的幼儿不愿下来,排长队等待的幼儿都很着急。期间,有两名幼儿打闹,波及了其他幼儿。告状声又起:“老师,他跳得慢,他玩的时间太长了。”“我还没玩够呢?”一下子,场面又混乱起来。
  案例二:
  潼潼:做核酸的人请排好队。
  梓铃:你好!我要做核酸。
  潼潼:请出示健康码,按一米线站好。
  梓铃:张大嘴巴,同时发出“啊”的声音!
  小潼:下一个.......
  教师:你们在干什么?
  小潼:我们在玩核酸检测游戏。
  梓铃:老师,我还看到街道上很多的路都被封起来了,街上的人也变少了,街上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因为梓铃住的的城市生病了,新冠病毒来到了福州仓山,它呀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经常做核酸检测,你们看,白天大家在排队做核酸检测,到了晚上还在排队做核酸检测,小朋友要跟着爸爸妈妈积极配合,好好的做核酸,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同时,小朋友要记得提醒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取居家隔离,减少感染,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案例分析】
  近年来,生命教育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同时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2022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反扑迫使我们又一次戴上口罩,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人与病毒的较量,保证自己的健康,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幼儿发展独特性和全面性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我所督导的福清市行知幼儿园是一所市直属公办幼儿园,很好的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在幼儿教育的范畴中,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生命教育内容包括:1.人与自我——在游戏中、生活中、意外事故中学习安全自护;2.人与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尊重他人、感恩生命;3.人与自然——珍惜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敬畏生命。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语言活动作为无处不在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在其中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那么怎样在语言领域中渗透生命教育呢?行知幼儿园的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践。
  1.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2.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案例反思】
  一、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讲述活动(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听说活动(语言游戏、谈话活动)、文学活动(故事、诗歌、散文)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
  许多语言教育活动不仅包含了明确的语言发展目标,还蕴含了生命教育的隐性目标,需要教师把他充分地挖掘出来。如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草地上的空罐头》,此活动的活动目标除了让幼儿能够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清楚讲述画面内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幼儿从故事中接受和体验到环保意识,从小学会爱护环境,并做到废物利用。其中第二个目标就蕴含“生命教育”因素——感知“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幼儿从小学会爱护环境,并做到废物利用。又如中班谈话活动《我从哪里来》,此活动的活动目标第一是通过看看、讲讲,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及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第二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体谅、关心孕妇及自己的父母。其中也包含“生命教育”因素——感知“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敬畏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再如中班语言活动诗歌《自己去吧》,这首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上口,诗歌用生动具体的小动物形象,用拟人的手法,用对话的形式告诉了孩子们,遇到事情和困难要自己去尝试,积极地面对,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其中也含有“生命教育”因素——感知“人与自我”的关系,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独立地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再如中班早期阅读活动《小猫做客》活动目标定位:第一,巩固幼儿对单页多图故事阅读顺序的认识,继续培养正确看图书的良好习惯。第二,通过阅读活动,让幼儿懂得做客时应注意讲礼节,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其中也有“生命教育”因素——感知“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何文明与人交往,遵守社会规则,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
  (二)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幼儿对“生命”的体验
  生命教育活动内容是丰富和广泛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应该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而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幼儿对“生命”的体验。如中班看图讲述活动《草地上的空罐头》可采用看一看——看图、说一说——说故事、做一做——小制作“我用空罐头做XX”的方式,让幼儿懂得要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和废弃物,萌发爱护环境意识,善用身边的资源并做到废物利用。如中班谈话活动《我从哪里来》可通过看一看——看胎儿成长录像、说一说——说爸爸妈妈怎样爱我、做一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如中班语言活动诗歌《自己去吧》可以采用说一说——说诗歌内容、念一念——念诗歌内容、演一演——演诗歌内容、练一练——自己回家学一样新本领的方式让幼儿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独立的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少依赖大人。中班早期阅读活动《小猫做客》可以采用看一看——看图片、说一说——说故事、读一读——杜故事、演一演——演故事的形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让幼儿知道做客时应注意讲礼节,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习童话《金色的房子》,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表演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感知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包容,接纳。在看看、说说、演演、做做中不仅提高了倾听、表述、欣赏、阅读能力,还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 、热爱生活、热爱环境。
  二、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幼儿园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是与专门语言教育活动相对的、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那我们该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语言阅读区域
  在语言区,教师通过投放故事书、图片等各种说、看的语言材料,让幼儿可以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生命教育。如投放有关“人与自我”的书籍《游戏时如何保护自己》、《安全小常识》等,让幼儿懂得在游戏中、生活中、意外事故中学习安全自护常识;投放有关“人与社会”的书籍《我从哪里来》、《科普小常识》,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生命;投放有关“人与自然”的书籍《动物世界》、《奇趣大自然》等,也可投放一些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表演故事《金色的房子》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表演故事《小羊和狼》,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表演故事《三只蝴蝶》萌发幼儿分辨是非,团结友爱的情感。幼儿通过角色对话表演某一情节、片段,提高了作品的理解力及对“生命情感”的感悟。也可提供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磁带供幼儿欣赏,如儿歌《轻轻地》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儿歌《病毒走开》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教育幼儿如何保护好自己,儿歌《三条鱼》理解孤孤单单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相处的乐趣。散文诗《小树叶》培养幼儿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二)合理抓住生活各个环节
  幼儿的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在生活环节中只要做有心人,我们同样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1.引导幼儿感知“人与自我”的关系,即在游戏中、生活中、意外事故中教育幼儿学习安全自护。如;“出门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回家怎样消毒,进门就洗手窗户常打开,人多莫要去最好家里宅,不与人接触把病毒阻断,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上下楼梯前让幼儿讨论:如何做到上下楼梯的安全;户外游戏前讨论:“户外游戏时如何注意安全?”,引导幼儿说出“不猛跑并注意躲闪等”,以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并及时擦汗;平时摔倒了、流鼻血了、烫伤了告诉幼儿该如何自救?”
  2.引导幼儿感知“人与社会”的关系,即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尊重他人、感恩生命;来园活动时,老师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幼儿,并引导幼儿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与家长道别,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在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过程中,我随机组织孩子开展“我来帮助你”的互帮互助活动,引导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培养幼儿关心同伴、帮助同伴的意识和行为;又如结合幼儿的进餐活动,鼓励幼儿自己独立吃完一份饭菜,让幼儿懂得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培养感恩之心。
  3.引导幼儿感知“人与自然”,即珍惜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敬畏生命。“城市美容师”通过视频更进一步了解城市美容师的工作,城市变美离不开城市美容师的功劳。了解环卫工人、园林工人、防疫工作者等城市美容师的劳动,懂得尊重城市美容师的劳动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幼儿外出散步时,和孩子们一起说说看到的风景,并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幼儿“花儿好看我不摘”、“爱护花草树木”等;在自然角,教会孩子如何给花浇水,如何给小动物喂食等,在幼儿观察与照顾过程中培养对动植物的感情,知道爱护动植物,敬畏生命。
  像这样的事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胜枚举,这些并不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一个个活动来完成,教师要做有心人,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生命教育活动,这对提高幼儿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态度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师应使用“绿色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置身于语言环境或语言信息中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来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无处不在的。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把幼儿在园的全部活动看作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而且语言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指我们组织的一个个专门的语言活动,还包括我们组织的任何一个活动,而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用语言来组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语言教育观,在“一日生活皆语言教育” 理念的影响下,我们教师该用怎样的带有“生命色彩”的语言组织一日生活,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呢?如果非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的话,就非“绿色”莫属了。绿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是一种朝气蓬勃、积极性向上的精神;绿色语言是一种尊重孩子的言行,教师对孩子说话的态度、语调、语气都是和蔼可亲、轻声细语的;绿色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和正面引导。那么在我们的一日生活课程中,应该使用哪些绿色语言呢?“你愿意帮我一个忙吗?”、“请你说的响亮一些,让我们都听到好吗?”、“勇敢一点,相信你一定行。”我想这些语言带给孩子更多的是鼓励、是温暖、是尊重、是平等。组织幼儿去春秋游时,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赞叹:“这里好美呀!”,因幼儿在情感上很容易与老师形成共鸣,从而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生命的美好。绿色语言生命课程中的一个隐性因素。它贯穿在生命教育活动的始终,贯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引领着教师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并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都要使用绿色语言,使生命之花在幼儿园烂漫开放。
  总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无处不在,行知幼儿园教师善于挖掘语言教材中隐形的“生命教育”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寓生命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养成积极地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态度,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福清市宏路中心幼儿园  吴华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