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不拖课”:小细节,大教育
时间:2024-02-26 08:38
【案例背景】
责任督学要督政到“底”,也要督导到“边”,更要督学到“点”。本案例,纪实了我通过聚焦“拖课”这一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深学细照查摆根源,深挖细剖课堂细节,充分发挥责任督学督细、督小、督落实方面的独特作用,与挂牌督导的学校共同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处入手,借细节审视教育问题,用细节提升教育品质,让细节彰显教育追求,打造“无微不至真教育”的学校品味。
【案例描述】
2023年2月,我一如既往进入挂牌学校,以随堂听课的方式开展专项督导。下课铃响了,许多老师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调,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纵然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望眼欲穿,纵然学生在教室里已经如坐针毡,老师手执粉笔仍在刷刷地写……
我随机找了几位学生,当被问及对老师拖课的看法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不喜欢老师拖课,他们对这样“拖课”的现象似乎见怪不怪但又无可奈何。其中一位学生插话说:“许多同学着急上洗手间,都憋得难受了,还听什么课!”据了解,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其实不足10分钟,因为10分钟内,还有第二节课的预备铃,要提前3分钟。有的要上音乐课、体育课等课程时,往往要离开上一节课的教室,到别的地点去,这10分钟其实也是为上课做准备,课间时间很紧张,有时连上卫生间都要连奔带跑,更别说课间活动了。
随后我与部分老师就拖课现象进行交流,发现老师拖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立场不稳,某个问题没有讲完,留到下节课担心会影响学习效果,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学生立场;二是能力不足,由于本身教学能力的欠缺,没有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缺乏有效教学方法;三是规则不明,性情比较随意,上课讲到哪算到哪,缺乏规则意识。令我忧心的是,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意识到“拖课”行为的背后潜藏的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违背,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偏离。
带着这些思考,我和校长立刻召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督导反馈交流,分析原因,达成共识,明确措施:
一是建章立制,防止拖课:将拖课行为纳入日常教学行为管理制度中,由教导处与教研组通过随堂听课、常规检查等方式开展日常教学巡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定期通报,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让教师行有所律。
二是想方设法,终止拖课:通过校园播放课间音乐、下课铃响后30秒后班长有权喊下课等方式,发挥学生监督评价作用,及时反馈和制止教师拖课行为,强化教师的规则意识,让教师行有所止。
三是齐思共研,抑止拖课:梳理拖课教师黑名单,重点跟踪,深入其课堂,在课堂容量、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一是授课内容要精选,二是授课要精讲,三是练习要精练,四是语言要精炼,评价要精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的效率意识,让教师行有所制。
之后,我密切关注与引导此项工作的推进,欣喜看到拖课现象明显得到改善,“不拖课”已经成为许多老师的自我准则与行为习惯。
【案例分析】
真正把课间时间还给学生,其实只是常识问题,这样的教育常识往往潜藏在各种小细节中。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意义就潜藏在最常态的教育过程中,潜藏在最平常的教育细节中,许多对学生有益的终身素质、习惯和信念都是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悄然形成,很多学校之所以对类似拖课等诸多教育细节视而不见,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一种“依托细节”的思维,对教育细节缺乏正确的定位,对教育细节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到位。二是缺少一双“发现细节”的慧眼,缺乏对教育的灵感与敏感,平时对细节洞察力不足。三是缺失一套“推进细节”的抓手,欠缺精细化、可行性强的制度引导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保障政令畅通。
只有牢固树立细节意识,积极探索和实施细节教育,引导师生关注细节、重视细节,挖掘细节的教育资源,以小促大,以点带面,依托细节精益求精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性为,让细节教育成为提升学校管理层次,促进学校和谐规范的发展的新增长点,才能真正把教育做细、做精、做透、做强、做优。
【案例反思】
作为责任督学,应适应新时期学校督导的需求,通过“三个镜”从不同的视角去开展督导工作,实现责任督学多种职能的全面体现,多个角色的全方位转换,多样价值的全力彰显,真正发挥学校督导“以督压责、以督提效、以督促发展”的实际效能。
1.“望远镜”俯瞰学校:督有据,导有序
责任督学应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文件精神,手握“望远镜”从宏观视角,俯视学校整体发展,审视学校发展阻力,成为决策落地执行是否有效的观察者,做到督得有据、导得有序,充分发挥“以督压责”的职能,引领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2.“放大镜”凝视问题:督有方,导有力
责任督学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善于运用“放大镜”凝视问题,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于细微处发现问题,在关键处洞察问题,向薄弱处挖掘问题,抓住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研究督导,进而牵动全局,达到优化全局的目标,促进学校深入发展。
3.“显微镜”聚焦细节:督有法,导有效
责任督学进校督导,不仅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更要懂得借助“显微镜”聚焦学校的教育教学细节,从一个现象或某个细节找到工作的切入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抓根本,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增强教育督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福清元洪师范附属小学 薛 梅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