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保教人员的“手机攻坚战” ——规范、合理使用手机,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时间:2024-04-15 08:55
【案例背景】
伴随着2.0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融合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高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其提供直接的学习经验;信息技术以其高效、便捷、迅速的信息交互功能与资源共享特性,有效拉近家园之间的沟通距离,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障,使得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家庭的一体化教育平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但令人痛心的是,近期因保教人员在上班期间使用手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幼儿伤害事故频发,如:某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时玩手机,导致幼儿摔伤;昆明幼儿园惨剧:3岁女童死亡,巡查教师玩手机成争议焦点 ;江西幼儿园男孩突然死亡,期间老师偷玩手机等骇人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我在下园督导的过程中会刻意关注保教人员手机的使用规范。
【案例描述】
2月份,我例行下园履行挂牌督导工作,带着担忧走进班级,幼儿正在进行区域游戏,班级教师站在钢琴边上操作着手机,观察几分钟后,我上前询问带班期间是否可以使用手机,“确实是不能用,但是我没有在玩手机,我在回答家长的问题,这家长比较难沟通,迟些回复他就会生气。”老师的回答激起我心中的不安,手机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甜头的同时它的弊端也在悄然地发生影响,我立即意识到幼儿园在手机使用制度及管理上有缺环。针对这个问题,我与园长和几位主任促膝长谈,思路逐渐达成一致。其实,该园有制定手机使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举措,但由于保教人员提出在工作中确实需要使用手机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记录与家园共育,导致值班领导在巡查中难以界定,最后不了了之。
为了进一步优化与规范该园保教人员的手机使用情况,我向该园发出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幼儿园立即组织,深入研讨,明确保教人员必须使用手机的事项、最佳的使用时机以及可替代的产品等内容。在研讨结果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升级,使其行之有效,行稳致远。
之后,我密切关注与引导此项工作的推进,不断看到制度改革给幼儿园带来的欣喜变化。当我再次踏入该园,那位老师马上挽住我的手,“很感谢您的建议,制度改革初期我很不理解,但是后来,我发现心理负担没有,工作量也减轻了。”分管后勤园长也凑上前,“以前保育员的手机真的很难管理,特别是午休时间,总是偷偷微信聊天、刷视频,现在好了,还是严格的制度管人才奏效。”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制度的实施者与执行者,更是幼儿园的孩子们。
【案例分析】
幼儿园无法禁止保教人员在带班期间使用手机的原因很多,诸如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家园联系、收取领导通知等必须借助手机来完成,原有的手机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导致制度与管理难契合。于是,管理人员抱着信任又略带放任的思想,没有将手机使用规范制度的优化放上急迫的议事日程,导致隐患经久不消。
1.多样应用引分神,需“管得住、用得好”。
如今,手机APP种类多样且便利,总有一款甚至多款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保教人员也热衷于借助手机来辅助教学、观察、记录,但信息、应用太多,容易一不小心就被“勾引”而一时间分了神,待回过神来,仿佛恍如隔世,已过去很长时间,有的庆幸没有发生事故,有的就追悔莫及。因此,制度优化第一点就是要能“管得住、用得好”,幼儿园提出新规1:鼓励手机用于活动前备课,观察记录使用幼儿园提供的单机设备,园部通知统一使用广播,带班期间不允许操作手机。
2.家园共育不挑时,应需求“前置”、时间“限定”。
当手机过于便利,家长随时想起一出,马上要求保教人员必须立即回应,此刻满足了一位家长的需求,却忽视了剩余多位幼儿的安全。因此,制度优化第二点是要求家长需求“前置”、保教人员回复时间“限定”,幼儿园提出新规2:家长需在前一天晚上七点前将需要配合的要求与保教人员做好交流,第二天的需求联系配班教师或待带班教师交接班后进行回复。
3.手机依赖难脱身,要严令禁止,加强督查。
手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难题,拉进距离,还能填补时间的空隙,当无聊、困倦时,它能“提神”,因此多数人很难放下手机,当然包括保教人员,尤其是保育员在幼儿午休时间,总想借助手机来度过这看似平静的两小时。事实上,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蒙头睡觉憋气、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衣服缠着幼儿脖子、手脖等部位等安全事故。因此,制度优化第三点是必须严令禁止保育员在午休时间看手机,值班人员要加强监督检查,幼儿园提出新规3:幼儿午休期间保育员的手机统一放置在班级手机管理处,期间不允许任何操作、使用,严格执行午巡制度,值班人员加强监控,一经发现,立即通报。
【案例反思】
全体保教人员携手共创,幼儿园成功改制,排除了安全隐患。初任督学第一年,我用心督、用情导,做有温度的责任督学,在其中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悟。
1.责任督学要学会“读懂”。作为一名责任督学应明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读懂时代变革;要体会幼儿园存在的现实问题;能读懂保教人员的情感,存在哪些困惑哪些问题,遇到哪些压力哪些阻力,渴求哪些帮助哪些关怀,共情才有共力。
2.责任督学要做到“笃行”。督导过程中,监督指导固然重要,实干笃行更应义不容辞。责任督学不仅要深入园所走走看看、记记说说,更要真心参与、真情帮助。如在改制中我充分利用督导的身份促进所督导的园所间搭建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发挥各所幼儿园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园所发展。用行督、用行导才是一名责任督学的教育情怀与使命担当。
3.责任督学要关注“长效”。助力幼儿园改制成功是我在责任督导过程中取得的一小步,我时刻警醒自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短期成效,要开展定期的跟进督查,也提醒幼儿园不能松懈,不仅要关注后续整改,将细节管理不断融入幼儿园日常。只有形成长效机制,幼儿园才能越来越完善。
福清市朝阳幼儿园 林 婷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