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让区角游戏点亮孩子的童年
时间:2024-08-12 08:14
【案例背景】
  作为责任督学,在2022年期间我先后多次下到三所民办园进行督学,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我发现,园方也想积极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保教水平,让幼儿园在该地区具有竞争优势。但苦于从园长到教师业务能力十分有限,幼儿园教育教学、环境创设及游戏指导等方面工作方面无从下手。
  如何帮助民办园开展游戏活动,提升办园质量?我结合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辐射作用,通过现场查看、观摩活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认真开展了督导工作,引领民办幼儿园专业成长。
  【案例描述】
  一、提示教师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时要有预见性
  案例1:该幼儿园某小班的角色区,创设的是“温馨的家”(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有一个塑料旧浴缸,一个毛绒娃娃,还有一些洗浴用品(空瓶子)及娃娃家的相关用品(闲置生活用品),在游戏开始后,几名幼儿进入娃娃家,都争着要当娃娃的爸爸或妈妈,给娃娃洗澡,形成了争抢玩具的场面,使得游戏无法进行。
  活动后,我对老师进行了指导,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活动室里设置着游戏区域,如娃娃家等,但是没能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根据实际人数提供与具体环境内容相适应的材料。小班幼儿喜欢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这是源于她们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的情感需求,她们需要在角色游戏中完成对家庭成员的情感转移,直到到中班以后才会逐步从独立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同伴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幼儿无需提供复杂的游戏材料,只需要供给稍多一些相同种类的玩具,保证人人都有,以满足小班幼儿喜欢独立游戏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我还指出,该班级投放的材料单调陈旧,材料多是半成品或废旧物,大多都是经过长期反复使用,既不卫生又陈旧,不符合幼儿玩具卫生标准,即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又不利于幼儿操作。这都是导致游戏无法按教师预期效果开展的原因。
  我告诉小班老师,区域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还要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日常生活,教师要从游戏的高度出发去投放材料,但选择的材料要考虑高于日常生活材料。
  二、指导教师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
  案例2:该幼儿园某中班美工区,提供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进区后,参加活动的5个幼儿全部用这些材料在画画,作品均大同小异,很快作品完成了,这几个孩子们开始拿着画笔涂自己的手指甲。  
  活动后,我对老师提出,幼儿对该区域兴趣不大,主要是因为教师提供的材料层次性不丰富,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美术能力的开发。教师可事先对班级幼儿美术能力进行摸底,再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提供难易程度不等的美工材料和游戏内容,这样材料的投放不仅符合不同幼儿美工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以幼儿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可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将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就如美工区,不仅要提供原材料,供给美工能力强的幼儿,让她们自己剪花样,然后再装饰,还要关注绘画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剪好的花样,让绘画能力不足的幼儿直接装饰,使他们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对老师们强调: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既可以提供原材料、还可以提高半成品、成品,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去探索,最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三、敦促园部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游戏价值
  案例3:该幼儿园某大班,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各自进区后都争着玩自己想玩的玩具,争着当自己想当的角色,还有的幼儿在建构区、角色区、表演区穿来穿去每个区都停留不到几分钟,教师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没有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  
  案例4:该幼儿园某大班,进入这个班的益智区里投放的全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卡,进去游戏的孩子寥寥无几。    
  在最后反馈的环节中,我对园长及教学园长指出:之所以幼儿区域游戏混乱,教师不会对幼儿区域游戏进行有效指导,归根结底是幼儿园平时没有开展对教师区域游戏创设与指导相关内容的培训,导致教师区域游戏创设视野不开阔、观念陈旧,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不会观察、缺乏指导,任幼儿“自由”发展。经督导发现,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为了迎合家长需求,抢占生源,过分注重学习活动的功能。幼儿园忽略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课程设置以学习活动为主,例如语言、数学活动居多,游戏活动占比很少,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机械、单调,甚至有些“小学化”倾向。这些都是违背幼儿生长发育、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也是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不起来的重要因素。    
  我还强调:园方首先应引起重视,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区域游戏的开展,锻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及与同伴和谐交往、积极合作等能力。如果在幼儿园的保教管理者的层面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何谈教师去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那么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优越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激发出来。
  我敦促幼儿园尽快重新构建园所课程体系,将幼儿的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重视起来,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教师、家长对于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推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再通教研、辖区观摩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帮助教师学习观察幼儿区域活动游戏行为和指导游戏的方法,以求通过这种寓学于乐、寓教于玩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最终规范园所办园行为。
  最后我邀请该园所参与我园教师团队的游戏研讨活动,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手把手地引领民办园的教研工作。
  【案例反思】
  责任校监是国家教育督导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为人民办好教育的决心。责任校监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幼儿园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最终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使园所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通过此次督导,我认为想要开展好挂牌责任督学工作,督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督学要有“任重道远,大有可为”的工作格局
  每次进幼儿园督导,我都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工作热情、专业,得到了各个督导单位的认可和尊重。督导有加强了幼儿园的政策意识,提高了幼儿园的规范意识,促进了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督导员,我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督导员任重而道远,挂牌督察事关重大,分管督察要做好督察工作,必须有充分的存在感、责任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二、督学要有“以诚相待,引领成长”的工作态度
  在督学过程中,我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向督导单位全盘呈现,资源共享,得到了督导单位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不能因为有些园所办园水平低,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就放低对她们的要求,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去鼓励她们,激发她们认清形势,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欲望。
  三、督学要有“拨云见天,发现问题”的工作魄力
  在督导过程中,我坚持个人随机走访班级和幼儿园各个角落,并善于观察园所中的一些些非正常现象,如:区域数量不足、区域设置随意,区域分割不合理;有的班级区域中有计算本;有的班级区域中有不符合幼儿安全和卫生的质量低劣的玩具……从这些现象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园所管理和重视程度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观念有待更新。事后我就这些问题与园领导、老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园领导也深刻认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开始整改。
  四、督学要有“多方视角,精确诊断”的工作能力
  在进行该所园督导时,我的具体做法是:望、闻、问、切。
  看,即巡查幼儿园,发现幼儿园管理和区域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听,即通过访谈、提问等方式,听取教师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问,也就是对老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课程的问题,确定问题;切,也就是在上面查明问题后,认真梳理整合划划出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写了一份简短的督导报告,邀请园长和教师代表进行督导,交流反馈意见。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和教育,以及向该地区教师分发游戏材料的问题。”
  五、督学要有“赠人玫瑰,授之以渔”的工作心胸
  在督导过程中,督学不仅要指出问题及不足,更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园方进行改进,这是督学的责任所在。
  在本次督导工作中,我帮助园长指出了这所幼儿园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办学行为过多地迎合家长需求与国家科学标准不相适应。我帮助园方梳理了区域游戏开展不起来的问题所在,同时针对园方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训、以及家长引领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合理化的建议。同时告诉她们,这一年的主要工作首先放在园所、家长、教师三方观念更新和课程重新调整方面,其次进行好园本研讨和教师培训;并邀请她们参与我园的游戏研讨。一周后,该园教学园长主动把调整后的课程计划发给我把关。
  以往我们认为督学是权威,对幼儿园具有震慑作用。如今,督学的角色有了根本的转便。尤其是兼职督学,除了“监督、督促”以外,更多的是“帮学”、“导学”,即帮助辖区内的幼儿园出谋策划,指导她们规范、科学地发展。我将本着“督严格、导得法、评中肯、帮诚恳”的工作原则,继续开展督学工作,使“督”和“导”在层次、效率上发挥最大的优势。
福清市江镜中心幼儿园   陈丽霞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