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早稻后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意见
时间:2023-06-09 11:19

  据本站对早稻病虫监测结果综合分析,预计早稻后期病虫中等发生。主要病虫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

  一.后期发生情况预测

  (一)第二代螟虫

  据近期田间发育进度剥查、灯下蛾量情况、历年资料和气象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第二代二化螟发生如下:

种类

螟蛾盛发期

螟蛾高峰期

蚁螟盛孵期

蚁螟高峰期

二化

6/11-28

6/18--20

6/20-7/7

6/26—29

  2.发生程度

  预计第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大螟、三化螟轻发生。依据:A.灯下蛾量中等:灯下一代二化螟蛾量龙江点298头, 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 比常年同期增加22.5%。B.一代田间基数较低。由于重视秧田防治,田间发生较轻, 5月20日龙江二化螟平均亩虫口密度640头(去年320头),平均枯鞘率0.63%(去年0.44%);新厝二化螟平均亩虫口密度480头,平均枯鞘率0.46%(去年分别为640头和0.52%)。C.据近期田间调查,龙江螟虫虫量中二化螟占90.6%,大螟占9.4%。

  3.发生特点

  (1)发生期:二代二化螟发生期比去年提早2天。

  (2)我市为二、四代螟虫多发区,二代二化螟各地发生期参差不齐,蛾峰长,峰次多,发生为害持续时间久。

  (3)虫情苗情吻合。当前我市大部分早稻处于孕穗期,预计蚁螟盛孵期与早稻破口抽穗相遇在6月下旬,虫情苗情吻合,保穗面积大。

  (二)稻纵卷叶螟

  第三(2)代偏轻发生。5月8日至5月26日成虫持续迁入,成虫迁入高峰期在5月18--21日,如龙江点5月18--21日灯下蛾量分别为23头、6头、27头和27头。龙江早稻田间系统赶蛾,5月18日至5月26日平均亩蛾量44--76.7头,高的260头/亩。受台风外围影响,幼虫转叶危害较多,田间卷叶率较高。5月31日龙江卷叶率1.68—4.7%,平均3.7%;百丛幼虫量24—116头,平均43头,以低龄幼虫为主。6月5日龙江平均卷叶率8.1%,平均百丛幼虫量38头。6月5日新厝、海口等镇卷叶率1.2--5.3%,平均2.8%;百丛幼虫量8--72头,平均27头。6月份多强对流天气,有利迁入, 又遇我市早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寄主条件有利稻纵卷叶螟繁殖为害,因此要警惕稻纵卷叶螟对早稻后期为害。预计第四(3)代中等发生。

  (三)稻飞虱

  至今稻飞虱迁入量少,没有明显迁入峰。当前田间虫量较低,龙江定点田平均百丛5月25日114.7头,5月31日50头,6月5日51头。第三(2)代轻发生。但6月份多强对流天气,有利迁入,且6月下旬早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寄主条件有利稻飞虱发生,预计第四(3)代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四)稻纹枯病

  今年纹枯病发病迟,前中期发病轻。5月31日龙江平均丛病率1.7%,平均株病率0.16%;6月5日龙江平均丛病率5%,平均株病率1.42%,均比去年同期轻。6月5日新厝、海口等镇丛病率2--7%。但近期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纹枯病病情发展较快,且当前大部分早稻处于易感病的孕穗期,且随着 6月中下旬高温高湿天气的到来,有利于纹枯病的进一步流行为害,预计中等发生。

  二. 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针对第二代二化螟发生期参差不齐、蛾峰长、发生为害持续时间久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因田施治。以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为主,挑治稻飞虱。

  (二)防治适期:6月20--23日(早插田早防治),迟熟早稻间隔7--10天再次防治。

  (三)防治方法

  1.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亩用35%氯虫苯甲酰胺6克或5.7%甲氨基阿维菌素15克或24%甲氧虫酰肼25克或50%呋虫胺15--20克或60%呋虫胺.茚虫威1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兼治稻纵卷叶螟等。注意药后田间保持寸水3—5天,以上农药轮换使用。

  2. 稻飞虱:发生稻飞虱(百丛1500头以上)田亩加25%吡蚜酮20克或50%噻虫胺10克或20%烯啶虫胺20克或25%呋虫胺20克 或22%氟啶虫胺腈15-20毫升 。注意噻嗪酮已对稻飞虱产生高抗,建议停止使用。

  3. 纹枯病:丛病率20%以上的田块,亩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20毫升或5%井岗霉素300毫升或20%己唑醇12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

  注意事项: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

  福清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9日

来源:福清市农业农村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