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6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6-28 09:13

魏章坤代表:

  《关于师资平衡及减轻学生负担建议》(第00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把校长、教师校际交流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工委、教育局一直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08年制定出台了《中共福清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学校领导干部交流的若干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校长交流工作,至今已有近200人次参加交流轮岗。我们继续鼓励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将城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均衡发展。

  在教师交流方面,为实现交流效益最大化,组织实施好教师交流,我们坚持多管齐下:

  一是统筹指导促交流,结合每学年全市中小学教师结构性余缺的调剂补充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教师校级交流。

  二是片区协作促交流,以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农村校、薄弱校,形成交流片区。通过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结对帮扶等方式,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

  三是骨干示范促交流,发挥交流到农村校、薄弱校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

  四是项目带动促交流。持续实施教师招聘计划,加大农村教师补充;青年教师跟岗学习计划;农村支教交流;管理骨干挂职交流。

  二、强化管理监督,持续开展减负督导检查。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闽教基〔2013〕20号)文件精神,我市在规范办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引导中小学教师践行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规范招生入学和分班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严禁在校内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坚持按男女生比例进行随机分班,通过检查没有发现学校有设“占坑班”、“特色班”、“重点班”的违规现象。

  (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一是落实课程计划。通过查阅各校课程表、教学进度表,各校能严格按照省频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增减科目,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

  二是规范作息时间。我市各校严格执行中小学每周规定课时及每课时时间,要求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制订学生在校作息时间。

  三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各校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跳绳、慢跑等活动以及体育时间课进行锻炼,保证学生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减负提质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各校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提倡精选作业,做到精选精练,努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小学1-2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三)规范教辅材料

  根据我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的通知》(融教[2012]126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所有教辅材料的推荐使用应遵循“设区市审读推荐、县(市、区)责任管理、学校确定版本、学生自行购买、发行单位上门服务”的原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四)规范考试评价

  为了切实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小学实行每学期期末一次教学质量调查,调查的内容、范围、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考试情况不进行排名,不下达升学指标及升学率,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和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依据。在年度考核、职称聘任等工作中,从德、智、能、勤、绩多方面综合评价教师,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尽可能地构架科学人文的评价体系,公正、合理、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

  (五)引导课程课改,寻求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核心,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全力参与。近年来,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为教师搭设丰富的教科研平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通过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目前我局初教科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轮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我市名师、市直学校教学骨干,深入学校检查学校教学常规情况。为学校规范办学,减轻教师无效工作负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学校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魏章坤委员,您关于师资平衡及学生减负方面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营造更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王豪杰

  联 系 人:王  真

  联系电话:13******699

 

  福清市教育局

  2020年4月3日

来源:福清市教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