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福清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园区标准化”推进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的提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龙头招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积极推进印尼海洋渔业中心等双边合作项目。扩大海内外贸易规模,推动设立“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基地,自去年批复以来新增商贸服务企业317家,推动生成印尼水产、矿产等贸易项目35个。下一步,将持续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重点抓好 “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积极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综合服务保障
加快推进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启动海城路拓宽改造、首溪河道改造、7条道路配套提升等重点工程,持续完善以“三纵三横”为核心的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元洪学校及幼儿园、元洪医院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宜业宜居环境。完成元洪第一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及配套尾水管道改造工程,持续提升综合治污能力。推动元洪作业区1#、2#码头泊位、G228元洪疏港公路开工建设,持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下一步,将重点实施清繁大道东向延伸线、龙江南路东向延伸线等项目,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三、发挥临港码头优势,做大跨境贸易体量
一是争取配套政策。围绕产业支持、财税优惠、通关便利等与园区建设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科学性、针对性地提出政策需求清单。目前,省、市政府已编制印发共43条专项政策举措,下一步将持续对接首批涉及国家部委事权的11条政策,充分释放政策叠加红利。二是壮大水产交易集群。目前区内建设有丰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105万吨冷库,已建成50万吨。同时,配建有进境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和远洋渔获防疫监管区及查验平台,汇聚了胜田食品、兆华水产、淼天汇、融海水产、港龙深鲜等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凸显,产业分工合作更加紧密。三是持续拓展跨境贸易。已启动建设“印尼国家馆”项目并在抖音平台上试点运营。下一步,力争将“印尼国家馆”项目打造成为中印尼两国农渔食品进口的重要渠道,推动印尼优质农产品、渔业产品和食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跨境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四、加大人才引进支持,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对接平台。以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开展人才—产业—项目对接活动,帮助用人单位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二是提供暖心服务。通过设立人力资源中心及人才驿站,为企业解决人才引进、子女入学等切身问题,提供互动交流、休闲娱乐的共享空间和便利条件。三是探索产教融合。目前我区已与厦门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校院企地”合作对接机制,依托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印度尼西亚语2个本科专业,为助力跨国贸易、食品产业往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双创”大赛,推进高校和食品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下一步,我区将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企业等专家团队为支撑,整合优质智库资源,探索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元洪校区建设,打造产教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五、提供项目资金保障,助力企业抢抓风口
一是深化政金企产融对接。对区内项目融资需求进行摸底,打通信息壁垒,强化金融赋能。二是做强开发主体。依托元洪商贸集团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体模式。目前已累计为区内食品生产性企业提供原材料代采服务736笔,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贯通采购端、供应端。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促成中印尼“两国双园”金融便利化实施方案,推动设立“中印尼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提供高水平跨境人民币融资、结算服务。创新推出全省首个“两国双园保”、福州地区首个“银保链”融资担保产品等,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六、完善相关编制规划,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园区建设发展需求,结合中印尼“两国双园”元洪投资区城市设计方案成果,全面开展相关防洪(潮)治涝、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发展规划等29个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结合园区现状情况,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同时探索混合用地使用情况,预留混合产业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效益。二是盘活存量土地。以促进土地盘活、利用、提质增效为目标,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园区用地和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研究制定低效用地及低效企业分期整治意见,明确集约发展路径。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东皋片区、元洪京东及周边用地的成片规整盘活。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向特定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链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专此答复
领导署名:钟江伟
联 系 人:陈雨薇
联系电话:15705915687
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6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