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活动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您在提案中提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呈现数量上升、金额增加;犯罪组织化、产业化、团伙化等特征。就此提出加大普法供给、凝聚打击全力、推动溯源治理等三点建议。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涉及市司法局的建议为第一条:加大普法供给。线下多元普法、融合新媒体形式,通过入校园入社区普法、案例宣传、庭审旁听、制作短剧等方式,提升反诈宣传质效,提高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行为特征及危害后果的认识,筑牢全民识诈防诈反诈防线。福清市司法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认真研究办理工作计划,持续落实工作要求和任务,进一步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普法供给和宣传质效。现将办理意见回复如下:
一、健全完善制度,落实普法责任体系
根据中央、省、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求,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等相关文件,将预防电信诈骗纳入年度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针对易受骗的关键群体,在实施主体、责任分工、普法内容、工作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由此确立各单位的普法责任,督促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与落实普法责任制相结合,强化行业普法的有效性,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筑牢防范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
二、夯实队伍基础,织密普法宣传网络
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结合“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主题活动,充分调动资源力量,全方位、全系统铺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宣传工作。2024年至今,市司法行政系统共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宣传活动9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折页、普法礼包20000余份,切实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反诈防诈意识。
一是坚持线下多元普法。充分发动“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村(居)法律顾问等普法队伍,通过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等渠道,结合“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等不同的宣传主题,采取开展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传等形式进行。二是坚持线上融合新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扩大受众覆盖面,“法治福清”微信公众号持续动态发布科普文章、工作动态、工作简报,推送“断卡”行动报道、案例宣传等,并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提醒市民群众对该类骗局要加以辨别,切忌上当。据统计,2024年至今“法治福清”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与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推文30余篇,其中,工作动态20篇、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4篇、相关科普文章9篇,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关注重点人群,坚持精准施策到位
针对不同的人群,突出宣传重点,提升反诈宣传质效。一是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法律进校园”为重点,依托法治副校长、“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专职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等群体,积极联合市教育部门、中小学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制作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普法宣传材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牢牢守住自我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关注全职妈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宣传工作。依托24个司法所进行以“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为主,发放宣传单和逐一入户走访为辅的方式进行防骗提醒,向其科普针对全职妈妈、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电信诈骗手段,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三是关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通过集中警示教育活动、观看宣传视频、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的法治观念,提高反诈防诈意识,强化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开展和日常监管力度,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关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认真制定措施,继续抓好贯彻落实。一是继续完善对市民群众的普法教育机制,形成部门间的配合机制,不断提高普法质量。二是改进普法宣传方式,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注重线上宣传推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行为特征及危害后果的认识和防范。三是加大对市民群众普法工作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强针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普法力量和宣传资源,筑牢全民识诈防诈反诈防线。
最后,感谢您对司法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答复
领导署名:林 寰
联 系 人:翁熖婷
联系电话:18659128848
福清市司法局
2024年8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