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厝镇综合民间艺术活动--“社火”享誉城乡
时间:2017-02-16 09:27

转眼热热闹闹的春节又要告一段落,这个年你过的好吗?常有人感慨这“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了!你是否开始怅然回首儿时的过年欢腾热闹,喜庆其乐融融的场面?其实这样的“年”也正时时刻刻守护在新厝镇,当地人们每年都还沿袭着乡俗,用“社火”的形式展现着劳动人民欢度佳节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现在就跟小编一起了解“社火”吧!

社火是流行在福清与莆田交界的新厝镇的综合民间艺术活动。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点木塔、头尾座两大部分,俗称社火。其中燃木塔和车鼓队含有大量的民间舞蹈成分。清嘉庆年间社火就已在新厝盛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活动。1977年后渐渐复苏,又盛行起来。

社火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筹划,到正月初四开始启动,村民们先在村中心广场叠木塔,木塔底座架七块木头(每块木头长一尺五左右),木塔直径一米五、高五米,由宽到窄成八卦形的塔状,并在中间塞满蕨草。

农历初四中午涨潮时分,点燃木塔,由五人或七人抬菩萨出宫,然后绕木塔踏着鼓点节奏边跳边舞。左绕九环右绕九环后,再绕村游行,这也叫出游。绕遍全村后再抬菩萨回宫,叫归座。出游归座后村民们派户主集中到中心会场抽签定头尾座顺序。抽到“福”字即为头座厝的东道主,抽到“寿”字的就叫尾座厝。
农历初九再次用五块长一尺三的木头,在中心娱乐场叠成塔状。凡头尾座厝的东道主在农历正月十三开始布置,用松柏塔彩门挂彩灯,在墙上挂满文物字画,摆文武宴,即头尾座。

农历初四中午涨潮时分,点燃木塔,由五人或七人抬菩萨出宫,然后绕木塔踏着鼓点节奏边跳边舞。左绕九环右绕九环后,再绕村游行,这也叫出游。绕遍全村后再抬菩萨回宫,叫归座。出游归座后村民们派户主集中到中心会场抽签定头尾座顺序。抽到“福”字即为头座厝的东道主,抽到“寿”字的就叫尾座厝。
农历初九再次用五块长一尺三的木头,在中心娱乐场叠成塔状。凡头尾座厝的东道主在农历正月十三开始布置,用松柏塔彩门挂彩灯,在墙上挂满文物字画,摆文武宴,即头尾座。

农历正月十四时又在中心广场,用九块木头叠成直径2米,高6米多的木塔。到了元宵下午四点左右,菩萨出宫,燃放烟花爆竹,晚上九点时男女老少集中到中心广场,点燃木塔一层层燃烧完。场子中间几个菩萨替身,着白裤、围红腰带在跳神,并在不断燃放的火花中,不停的用手将火花接到嘴里吃。

社火是村民们为了庆丰收保太平,祈求来年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故社火在新厝一直繁衍不衰。

来源:福清市文体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