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线提着大舞台
时间:2021-02-18 11:27

  词明线戏是流行于福清、长乐、平潭一带的地方小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弋阳腔流行福清、长乐后与当地“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为让当地人听懂,特别强调要“词句唱明”,故称“词明戏”。

  词明戏的音乐曲牌丰富多彩,已知有138个,既吸收弋阳腔、昆曲、皮黄的曲调,又融汇民谣、山歌、坊间土调。曲调根据剧情搭配,由“正字腔”和“白字腔”两大类组成,在音乐曲调上形成用“官话”演唱的“水调”、“北调”、“阔调”,以及用方言演唱的“白字”。唱出来的音调与口语相近,为当时福清百姓所喜闻乐见。

  同时,“水调”、“北调”和“阔调”也逐渐地方化。其中,“水调”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和悲伤情感;“北调”缠绵悱恻,善于表现怀乡思亲、忧愁烦闷的心情。“阔调”则辽阔粗狂,奔放高昂,善于表现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

  词明线戏中所蕴藏的原始古朴的南戏或词话演唱剧目及表演形态,具有中国戏剧史研究价值,其唱腔音乐具有戏曲及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价值。剧目除来自南戏传奇戏外,更多来自小说、话本与巫道神佛信仰相关,具有民间信仰和民间戏剧文化的研究价值,演出多与宗教祭祀、佛道仪式活动相关,具有多学科比较研究价值。

来源:福清市文体旅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