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故事之四十四】福清这位退休老医生!27年造福数万人次!
时间:2021-10-19 17:16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仿佛“冰雕”群像,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真实的场景。 

  电影《长津湖》剧照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在福州有这么一位老人17岁的她自告奋勇随部队奔赴东北参加从朝鲜前线回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曾为战士献血,救死扶伤…… 

   

  抗美援朝时期的吕云娥 

  现在她仍坚定心中的信念治病救人,扶贫助困,不舍昼夜……坚持义诊27年累计造福数万人次她就是今年已88岁的 

   

  吕云娥 

  10月2日,新华社“中华好儿女”系列短视频报道福清市医院退休老医生吕云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她选择奔赴东北,在后方医院救死扶伤;离开后方医院后,她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在基层一线治病救人;退休后,她选择当一名志愿者,爱心义诊数万人次。她,就是今年88岁的吕云娥,选择在变,不变的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从医70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和人民医生,88岁的吕云娥用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与义务,被福建省志愿者协会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11076小时,曾获评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道德模范、福建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7年爱心义诊造福数万人次 

   

  退休前,吕云娥是一所医院的小儿科主任医师。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的她搬到军门社区,主动找到社区党委书记林丹,要求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虽然已耄耋之年,但吕云娥耳聪目明,记忆力强,精神矍铄,社区常找她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吕云娥笑着说:“我脑子里存有居民们的健康档案。” 

  她不仅义务为社区居民问诊,遇到困难群众还上门服务,并自掏腰包为家庭困难患者购买药品和营养品。社区居民廖大丰患脑梗,在家卧床休息,吕云娥听说后,上门为其免费就诊,并自费购买药品、营养品等,连续3个月每天上门为廖大丰看病、打针,直到他康复。有一次,吕云娥接到廖大丰妻子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自己喘不过气来,很难受。吕云娥赶到一看,廖大丰妻子嘴唇发黑,情况不妙。吕云娥立即打车送她去医院,经诊断是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接诊医生说:“病人情况十分危险,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吕云娥在鼓楼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义诊 

  群众困难记心头扶贫助困步履不停 

   

  吕云娥扶贫助困,签结对帮扶协议(左一) 

  多年来,除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吕云娥还把她的“医者仁心”送往“结对子”的贫困户家中。吕云娥说:“社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结对子’的平台,让我们能为困难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每月寄500元生活费、为帮扶对象免费看病、自掏腰包购买药物……为了帮助他人,吕云娥倾尽全力,不求回报。“上一个帮扶对象不久前已经脱贫,我真替他高兴,我也能把服务重心转向下一名对象了。” 

  自2001年7月军门社区成立后,具有较强民主意识和较高参政议政水平的吕云娥被群众推选为社区居民代表,她认真履行社区成员代表的职责和义务,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民意,及时向社区反映群众的呼声。 

   

  得知军门社区整合成立新图书阅览室,藏书不足,吕云娥将家中的图书无私捐给社区阅览室使用 

  对于社区建设与发展有何困难,群众有何诉求,吕云娥总是心中有数;对于社会各界的困难群众,她的援助之手总是时刻准备着。当得知社区整合后成立新图书阅览室,图书存量不足时,她立马回家和老伴商量,连夜将家中的藏书整理捐献给社区,确保社区群众能尽早在自己的图书室看上书;当社区建设需要资金时,她总是积极带头捐款;当从电视、报纸得知宁夏灾区人民需要帮助时,她就赶忙将家中簇新的衣服、毛衣、棉衣等捐了出去,并捐款用于灾区的重建。 

  作为一名老党员,她的生活起居十分俭朴,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但却把无限的爱心奉献给社区的困难群众。廖大丰一家是社区的特困户,吕云娥主动要求与其结为帮困对子,每月从自己的退休金中腾出100元,资助廖大丰一家的日常生活。2003年10月中旬,廖大丰轻度中风因无钱就医,只能在家卧床,吕云娥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天夜里就上门为其免费打针、送药。连续二个星期,每天都亲自上门为廖大丰看病,直到他康复。 

  社区特困户陈泰亦的女儿正在上中学时,经常缴不起各种费用,吕云娥了解这情况后就主动提出要资助陈泰亦一家。社区居民李星夫妻都是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其女儿李娜还在上学,无力缴纳学费。吕云娥得知情况后,在李娜小学毕业时,吕云娥主动承担起孩子之后的学费,一直资助李娜到大学毕业。她不仅资助李娜上学,还每月定期为李星一家提供经济资助,而且另外再掏钱给李娜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为了提高李星女儿的学习成绩,吕云娥把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老伴也拉了进来——让老伴免费为小李补习英语。她对李星一家说:“困难是暂时的,让我们一起去克服”。 

  几年来,吕云娥先后与陈泰亦、廖大丰、林金金、杨祖红、李星等12户贫困家庭结为帮困对子,以微薄的力量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帮助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群众交口称赞,说:“吕大姐真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哪!”而她总是谦虚回应:“我夫妻二人都是离休干部,又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平日的生活节俭一点,就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 

  吕云娥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受助者李娜就是其中一人。她如今也成为军门社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积极参加军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88岁行善路上不止步好家风在传承 

   

  如今88岁的吕云娥仍在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 

  时至今日,吕云娥每周还会前往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吕云娥说:“作为一名医生,在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大家付出,让我非常快乐。” 

  吕云娥常常会跟家人分享志愿服务的快乐,并带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吕云娥的丈夫吴章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吕云娥常常主动对邻居说:“你家孩子如果要补习英语,叫我老头帮你。”吴章培发挥特长,免费为贫困孩子补习英语。 

  吕云娥的家人都很支持她做公益。老伴吴章培身体不好,当老伴生病住院的时候,20岁的孙子主动提出去照顾爷爷。当吕云娥要去帮助小区居民做医疗服务时,吕阿姨的孙子很支持理解,对她说:“奶奶去帮别人做点事情,自己也快乐”,他让吕云娥放 

  心,他会照顾爷爷。 

  吕云娥的善行善举感动了无数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她先后荣获省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每次都将受表彰所得的奖金悉数捐出,由社区协助资助给辖区特困群众,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这些奖金发挥出更大作用,实现更高的价值。 

来源:福清市委文明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