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金名片”,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为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3月,福清市水利局开展诚信万里行之“诚信案例分享会”,分享几则诚信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全局干部职工带来启示。
案例一:考研辅导名师何凯文晒考研英语(一)成绩89分,遭到公开质疑。3月8日,何凯文在社交平台发文承认此前公布的英语考研成绩89分系造假,实为71分,“试图以虚假成绩维系教学的可信力和影响力”,在向公众道歉的同时表示“即日起退出考研培训”。
假的终究是假的,营销出来的名师光环,沦为了职业生涯的紧箍咒。在教育领域,真实永远高于流量,诚信永远大于利益。老师更应以身作则,成为诚信的典范。
案例二: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今年315晚会以雷霆之势,将隐秘的乱象曝于日光之下。从企业给虾仁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浸泡后二次包冰增重,1斤虾仁解冻后仅剩3两,一次性内裤造假,以次充好,并未消毒成为“细菌温床”、卫生巾、纸尿裤翻新,废料被打碎重新加工为原料,流入各知名卫生用品品牌生产线、“啄木鸟”家电维修平台欺诈,虚报故障,抬高收费、安顺金明阳等企业伪造线缆资质报告,销售未达标的“非标线”,火灾隐患占比超50%、借贷宝、人人信平台以电子签协议掩盖“砍头息”(如借5000元实收3500元,7天利息1500元),放贷人使用虚假身份规避追责等问题。在消费市场繁荣的背后问题从生,原因多方面是部分商家诚信缺失,受利益驱使,无视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以损害消费者权益来谋取私利。在不诚信的钢丝上行走,脚下的谎言随时会断裂。一旦坠落,被曝光的不仅是错误行为,还有那岌岌可危的声誉。
这些诚信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生动地展现了诚信的价值和力量。希望全体干部职工以这些案例为榜样,将诚信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诚信原则,为建设诚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