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
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1月17日在福清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清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全市财政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协调职能,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66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45%,增长22.45%。加上划中央收入126482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9313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22%,增长20.9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3202万元(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增长28.42%。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72254万元,增长19.39%。
2.全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1368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2.09%,增长22.92%。全市基金预算支出143939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138291万元,增长30.45%。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预算调整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076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2100万元。由于2008年收入形势变化较大,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118400万元,调增108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相应调整为153930万元(不含上级专项支出);基金预算收入调整为13661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相应调整为136610万元。
2.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130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45%,增长27.29%。加上划中央收入113630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34934万元,增长22.94%。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81240万元(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增长31.05%。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51216万元,增长21.37%。
3.市本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3686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9%,增长22.92%。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43939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138291万元,增长30.51%。
(三)2008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支规模上新台阶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我市经济克服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税征管部门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切实强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地方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收入目标。
??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3202万元,增长22.13%,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4795万元,增长49.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742万元,增长25.78%;医疗卫生支出22488万元,增长81.46%;教育支出56112万元,增长31.52%;科技支出2881万元,增长56.92%。
2.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
??义务教育系列政策全面落实。支出4939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1783万元,用于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以及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予以生活补助,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支出1310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87万元,实行中职学校助学金制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予以补助。支出1741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1060万元,用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营造和谐、良好的教育环境。
??城乡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支出7600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3276万元,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政府补助标准从人均50元提高到80元;支出535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31万元,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支出1500万元,解决离休干部、5.12人员以及六级以上伤残军人等医疗问题;投入135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医疗装备配置,落实乡村医生津贴政策。
??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继续向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水平、五保供养标准,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1613万元,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支出2150万元,落实抚恤、退役安置和社会福利救济等政策;支出353万元,对市属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和军转干部等给予专项补贴。进一步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支出948万元,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民合同制工人生活医疗等补助政策。逐步落实住房工龄补贴政策,支出1044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837名64周岁以上退休干部享受住房工龄补贴。
3.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制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建立支农项目库制度,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年整合支农资金700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六千”工程、农村公路网,以及新农村示范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时拨付综合直补资金2578万元,用于种粮农民补贴;拨付上级专款3189万元,落实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拨付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8629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配套2289万元,提高了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了基层社会的安定稳定。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本级财政投入6857万元,用于龙江流域综合整治拆除补偿,以及截污工程、生态补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支出3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投入532万元,用于“两区三线”防护林体系建设。
??促进文体事业发展。投入879万元,用于南少林遗址等重点文物古迹维修保护、“农家书屋”、村居健身路径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投入2927万元,用于滨江中学、滨江小学主体工程建设,以及“两馆一中心”项目前期建设费用。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全市公共安全支出14349万元,增长28.85%,加大了对政法经费的保障力度,全面落实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标准,支持科技强警项目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平安福清”建设。
4.培植财源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统筹财力,加大对工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筹集资金34646万元,重点支持融侨、江阴、元洪三大工业区以及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18452万元,用于福人、福政、清盛等16条市政道路及绿化工程建设。支出27104万元,用于收储闲置土地、厂房,盘活存量资产。
??推进财源建设。出台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税收优惠政策,运用财税杠杆加大对工业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出3111万元,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投入91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支出900万元,用于奖励出口和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5.深化改革完善监管机制
??财政改革扎实推进。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继续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加强。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健全,积极推行计算机等一般设备政府采购网上竞价办法,有效提高了采购效率。全市政府采购额突破7000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4%。
??财政监督不断加强。规范投资评审管理,全年完成政府投资工程预、结算评审项目228个,送审总额83332万元,净核减额8638万元,平均核减率为10.37%。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摸清政府采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加强支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税改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实处。
2008年的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面临较多挑战,加大了财政增收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收支矛盾仍较突出;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指导。
二、2009年预算草案
2009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和减收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将有所减缓,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依据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并综合考虑收支增减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留有余地的原则,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主要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一)全市预算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184300万元,增长10.6%;预计上划中央收入138200万元,增长9.27%;预计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22500万元,增长10%。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全市总财力为19600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96000万元,增长18.93%。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137000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137000 万元。
(二)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135350万元,增长11.6%;预计上划中央收入124400万元,增长9.47%;预计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59750万元,增长10.56%。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总财力17240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72400万元,可比增长19.37%。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137000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137000万元。
(三)2009年财政主要工作
2009年,全市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深化改革,科学理财”的要求,进一步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为此,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功能,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加快道路、港口、工业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5800万元,用于城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500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安排20000万元,用于“两馆一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安排27000万元,用于收储闲置土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安排科技支出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9.74%,用于落实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扶持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名牌带动战略,安排23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方式,鼓励企业创建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项目配套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有序发展,培植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生财点。安排1200万元,继续实行重点企业出口增量财政贴息,落实外经贸发展扶持政策。安排4000万元,继续推进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实行“奖补结合”方式,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2.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继续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4940万元,用于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等政策。安排1329万元,继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补助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安排配套资金400万元,确保2009年全市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
??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安排8700万元,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政府补助水平。安排1500万元,保障离休干部、5.12人员、伤残军人等医疗经费。安排663万元,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确保计生投入法定增长,安排2340万元,保障计生工作经费需要,完善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1470万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落实五保供养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政府补助水平。安排5000万元,用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安排120万元,推行村主干养老保险制度。安排474万元,落实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重点支持被征地人员、“4050”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安排1190万元,用于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住房工龄补贴,以及国有及集体企业退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新增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廉租住房建设。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安排社会公共安全支出14710万元,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安定稳定。落实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支援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安排1900万元,用于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以及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3.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发展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力度。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支持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财政安排680万元,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排1100万元,重点扶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统筹安排1300万元,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网、“两区三线”防护林体系建设。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集中财力加快实施海堤、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8729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389万元,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提高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文体事业投入,支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健身路径、重点文物古迹维修保护等。认真落实粮食、油料、农机具、油价以及能繁母猪、生猪、免疫疫苗等支农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4.积极改革创新,提升理财水平
??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以部门预算为重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向改革要财力,向创新要财力,向管理要财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创新政府采购机制,推行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在线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落实扶持政策,鼓励优先采购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实行强制采购目录内节能产品。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重点加强产权变动、国有资本收益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国企改制步伐,严格闲置资产处置程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规范透明。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5.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
??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加大对财政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重点监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改进财政投资评审方式,切实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普遍超概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
??狠抓增收节支工作。积极协调、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预算外收入和“小金库”清查工作,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机制,对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预算支出,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支出的增长,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