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0-01-20 10:37

 

关于福清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1月20在福清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清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049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4.21%,增长26.31%。加上划中央收入147928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602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6.98%,增长22.89%。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49332(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增长18.5%。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9428万元,增长21.58%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516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73%,增长10.8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54538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148795万元,增长7.6%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预算调整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535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37000万元。由于2009年收入形势变化较大,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132270万元,调减308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相应调整为180079万元(不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整为1371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相应调整为137100万元。

2.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98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27 %,增长23.51%。加上划中央收入134728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84545万元,增长21.12%。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22304万元(含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增长22.66%。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83177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支出5250万元),增长21.14%

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516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73%,增长10.8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4538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148795万元,增长7.6%

(三)2009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在我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基础上,全市财税部门围绕全年预算目标,积极组织收入,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

财政收入好于预期目标。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从3月份开始企稳回升,全年累计完成360226万元,增长22.89%。其中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00000万元,增长17.53%,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4.52%,财政收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支出进度,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其中: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20804万元,增长28.88%;教育支出65973万元,增长14.95%;科学技术支出3511万元,增长17.94%;医疗卫生支出24646万元,增长8.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521万元,增长15.16%

2.促进发展更加突出重点

综合运用预算、贴息、补助、奖励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投资、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整合专项资金、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等措施,市本级财政共筹集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7489万元,并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资金8158万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44466万元, 用于江阴铁路支线、城区道路,以及农村公路网和客运站建设。整合资金35315万元,并通过财政承诺还本付息等办法,实现多元化筹资,重点支持三大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出26154万元,用于收储土地及前期开发相关费用。调剂本级财资金24766万元,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本息。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进“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全年累计兑付补贴1309万元,促进了农村消费。通过“一折(卡)通”将农资综合直补、石油价格补贴、良种补贴、油料补贴等涉农补贴共计4056万元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投入140万元,支持旅游资源整合和“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扩大旅游消费。

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筹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8044万元,落实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税专项补助政策,扶持工业项目配套建设。实施外贸保规模、扩增量的扶持政策,安排补助463万元,支持企业外贸出口,推动我市外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投入2143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支出525万元,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与节能技术改造。落实中央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800万元。

3.支持“三农”工作上新台阶

把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方面,切实落实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集5469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982万元,重点支持建新、新厝、沙埔、江镜华侨农场、高山长安等5个海堤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合2322万元,支持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河道清淤整治工程,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投入238万元,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加大“造福工程”搬迁力度。支出1100万元,支持46个新农村“双百工程”建设,以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整合1964万元,集中扶持现代渔业、水产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融台农业合作和品牌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支出235万元,支持粮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和粮食“种子工程”,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力扶持生猪生产,拨付556万元,对全市7万多头能繁母猪实施保险,以及生猪良种补贴。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拨付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8998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33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镇村运转经费,提高村主干补贴,为村妇代会主任、村团支部书记和村计生协会会长发放津贴。筹集647万元,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健身路径进村”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兑付奖补930万元,支持63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4.改善民生更加扎实有效

以“保民生”为工作落脚点,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支出8507万元,用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公用经费和农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支出1318万元,实行中职学校助学金制度,并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筹集5445万元(含上级专款2245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280万元,用于滨江中学、小学校区项目建设。投入1527万元,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两年共化解债务3432万元。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出9931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出567万元,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城乡医疗救助,将国有、集体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785万元,用于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集1508万元,支持实施渔溪、新厝、上迳等3个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支出397万元,实行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制度。及时核拨257万元,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顺利实施。

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放补助金1722万元,确保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筹集7010万元,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支出135万元,实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支出1400万元,用于提高优抚等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落实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人员生活、医疗等待遇。筹集就业专项资金467万元,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投入7498万元,重点支持“两馆一中心”项目建设。投入847万元,用于福清医院新址征地、报批等前期费用。筹集6546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5415万元,用于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投入7522万元,用于龙江综合整治拆除补偿,以及生态补水、截污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

5.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

财政各项改革有序推进。部门预算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开展专项资金、结余资金清理工作,加强市直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推行公务车辆维修“在线监控”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提高采购效率。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深入推进,构建“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的非税收入收缴机制。

增收节支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收入的组织协调,支持税务等部门依法加强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财政、税务、国库、银行的协作,认真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压缩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2009年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在上年基础上继续调减5%,共压缩109万元;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市本级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费、接待费分别比降 71.54%20.1%9.6%

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认真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的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抓好整改。加强对中央和省市扩大内需政策及惠民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三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全年共审核259个项目,送审金额129436万元,核减金额11577万元,核减率8.94%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稳固,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部分镇街保障能力仍然较低,财政监督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0年预算草案

 

根据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并综合考虑收支增减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留有余地的原则,2010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一)全市预算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计40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41775万元,增长11.6%。其中: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为235800万元,增长12%;上划中央收入预计为166200万元,增长11%。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全市总财力预计为25140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51400万元,增长28.27%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67000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67000万元。

(二)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为3187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155万元,增长12 %。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为169000万元,增长12.8%;上划中央收入预计为149700万元,增长12.77%。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总财力预计22390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23900万元,增长29.87%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67000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67000万元。

(三)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0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福清建市20周年。全市财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稳定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围绕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项目配套建设,鼓励工业项目快速落地,推动在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安排1130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安排配套资金3000万元,支持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

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安排78600万元,用于城区、镇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设施配套,提升综合功能。安排11800万元,用于“两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项目建设。安排6000万元,支持福清医院、妇幼保障院新址项目建设。安排2000万元,继续推进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支持公交先行,安排850万元,用于我市公交车辆购置更新。安排30000万元,用于收储闲置土地。安排31100万元,用于银行贷款还本付息。

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大财政对农民的补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持续消费能力。认真落实农资综合直补等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做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有效激发农村消费需求。

2.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市安排科技支出3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1%。重点支持实施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安排25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支持稳定和扩大出口。安排企业出口增量贴息资金600万元,继续支持外贸保规模、扩增量。安排外贸发展配套资金500万元,支持水产业等外经贸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外贸发展水平。新增安排400万元,用于全面推行“保税监管、内销征税”运营模式的专项补助,切实增加财税收入。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5%,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推动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安排5700万元,推进以龙江流域畜禽养殖拆除、生态补水、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安排3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3.围绕城乡协调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全市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2060万元,比上年增长31.95%。同时,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集中财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综合运用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手段,引导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支农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大投入农业资金蛋糕。

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安排800万元,继续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安排68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安排500万元,实施“千里水网建设畅通工程”。新增安排140万元,推进农村客运站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安排农村税改财政转移支付补助9198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450万元,支持基层财政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市本级财政安排120万元,推进村主干养老保险工作。新增安排配套资金500万元,稳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建立健全财政奖补制度,支持镇村规划编制、村民住宅小区和旧村改造等。

4.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加大民生改善力度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支出68360万元,比上年增长6.95%,剔除去年兑现2008年下半年教师绩效工资因素,实际增长11.66%。其中:安排8500万元,进一步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等系列政策;安排1473万元,完善中职学校助学金制度;新增安排2295万元,保障中职学校公用经费,实施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等。安排7300万元(含教育专项经费安排3300万元),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安排1000万元,用于滨江中学、小学校区建设扫尾工程。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8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54%。其中:安排12240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每人120元;安排620万元,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安排1875万元,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安排1750万元,落实离休干部、5.12人员、1-6级伤残军人医疗经费保障制度。安排400万元,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1400万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水平。安排3000万元,完善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和补助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老年基本生活。安排545万元,重点支持农民工、被征地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等。

保障公共安全。安排公共安全支出16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用于落实公检法司经费保障制度,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保护公共安全。安排粮食政策性补贴900万元,主要用于地方粮食储备、粮库维修等,保障粮食安全。

5.围绕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改革创新

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切实调整市对镇街的财政体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镇街协调发展。强化对基层财政的指导和监督,提高镇街财政的管理水平和理财能力。完善市对工业区的财税体制,增强工业区对工业经济的引导和带动功能,促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选择11个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及所辖29个事业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并力争下半年全面推开,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支持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及惠民利民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资金有效落实和使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收益监管,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工作,继续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财政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福清市财政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