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21日在福清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清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全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540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76%,增长20.71%。加上划中央收入165906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4200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48%,增长16.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35972(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34.75%。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83626万元(其中上年结转结余支出21081万元),增长35.37%。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9262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75.22%,增长92.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15826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06949万元(含上年结转支出14651万元),增长106.29%。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预算调整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69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67000万元。由于2010年收入形势变化较大,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161400万元,调减76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相应调整为236581万元(不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整为2926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相应调整为292600万元。
2.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32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43%,增长10.27%。加上划中央收入145152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310474万元,增长9.11%。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03159 万元(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36.36%。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52655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支出21081万元和地方债券安排支出6181万元),增长37.93%。
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926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1 %,增长92.9%。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15826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06949万元(含上年结转支出14651万元),增长106.29%。
(三)2010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政部门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分析,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在落实结构性减免税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征收,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000万元,达到420005万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性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6.15%。
2.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力有效
全力支持“五大战役”。统筹44625万元,用于城区主干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本金2000万元,支持江阴港铁路支线建设。整合53936万元,重点支持融侨、江阴、元洪三大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筹集8125万元,支持“两馆一中心”、福清医院新院、妇幼保障院新院、廉租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1836万元,用于消防站、老年大学、国防大楼、法院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
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运用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税费减免等财税手段,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发展。投入57400万元,支持化工、核电等重点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支出2721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完善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落实专项补助1583万元,支持外贸保规模、扩增量,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出口转型升级。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环境资源保护。整合4373万元,推进以龙江流域畜禽养殖拆除、生态补水、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投入1780万元,推动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重点流域上游的东张镇、一都镇实行专项补助。
3.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明显
完善对农村生产和消费的补贴机制。及时下达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481万元、石油价改财政补贴3182万元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91万元,支持农业生产。推进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全年累计兑付补贴5633万元,兑付率达99.52%。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1379万元,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入1480万元,实施“千里水网建设畅通工程”,支持水利设施、农村机耕路建设和河道清淤整治等。落实奖补资金1383万元,支持119个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投入1386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支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出台支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财税政策,完善试点镇财税管理体制,2010?2015年,对试点镇新增地方级收入实行全留。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万元,支持试点镇的基础设施等建设。
4.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出8039万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达农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82万元,受益学生达1.1 万人。整合教育专项经费16572万元,支持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以及校园附属设施改造等。筹集1016万元,用于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
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出11991万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下达2177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规划,推动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支出1800万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485万元,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标准,统筹使用医疗救助资金,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出582万元,重点支持农民工、被征地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等。支出1628万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水平,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筹集18478万元,推进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全市3.31万名被征地用海农民获养老补助。支出278万元,实施村主干养老保险。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保护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支持文体公交事业发展。筹集696万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健身路径和农村水泥篮球场建设,推进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公交先行战略,2010?2011年,安排1600万元,用于更换110辆尾气严重超标的公交车,并在5年内每年安排150万元,给予公交车辆更新购置财政贴息扶持。
5.财政改革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完善镇街财政体制,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调整完善元洪投资区、江阴工业区财税体制,继续实行工业区所在镇参与分成制度,促进区镇联动发展。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出台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组建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
推进财政各项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进,年初预算细化率进一步提高,支出进度逐步加快,结余结转规模有效下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政府采购电子化加快推进,网上竞价采购范围扩大到办公自动化设备等19个项目,采购效率明显提高。市直179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资金国库直接支付面达99.08%。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
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加大财政投资项目审核力度,全年共审核328个项目,送审金额255236万元,核减金额20211万元,核减率达7.92%。继续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治理范围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延伸,查出“小金库”1个,涉及金额36万元,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和整改。组织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到实处。推进农口等国企改制工作,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监管。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部分镇街保障能力仍然较低,财政监督有待加强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制定福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方向,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以加强财政监管为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和体制保障。
为此,根据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全市预算: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计483100万元,比上年增加63095万元,增长15%。其中: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292300万元,增长15%;上划中央收入预计190800万元,增长15%。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全市总财力预计为30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3600万元,增长21.3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05000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27700万元,比上年增加35075万元,增长12%;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27700万元。
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36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2526万元,增长16.9%。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191000万元,增长15.5%;上划中央收入预计172000万元,增长18.5%。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总财力预计为269200万元,比上年增加45300万元,增长20.2%。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69200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27700万元,比上年增加35075 万元,增长12%;政府性基金支出327700万元。 为圆满完成全年的预算收支任务,2011年全市财政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统筹安排54000万元,主要用于城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5550万元,支持龙华职专、城区中小学、公立幼儿园以及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安排8600万元,推进福清医院新院、妇幼保障院新院、市二医院病房大楼建设,以及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安排13500万元,推进“两馆一中心”和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建设。安排7300万元,支持“三农”服务中心与林业科技大楼、老年大学、法院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
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稳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统筹安排4000万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力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继续落实好家电和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措施,拉动消费增长。推进新农村服务网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
积极支持外贸出口。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实行企业出口增量贴息办法,支持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统筹安排500万元,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外贸发展水平。
(二)着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安排35000万元,支持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及重点产业建设,促进资源集约布局和产业集聚发展。安排283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产业项目配套建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安排科技专项资金3000万元,增长20%。继续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重点支持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落实品牌强市战略,安排专项资金520万元,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安排节能环保经费1060万元,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污染防控和环境治理体系,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减排项目建设。安排2900万元,支持城乡绿化、造林工程建设。安排300万元,继续支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推进生态镇村建设。整合部门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三)着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农村发展与改革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安排800万元,继续支持 “双百工程”村建设。安排配套资金700万元,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构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长效机制。安排270万元,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保障机制。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安排68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排500万元,集中支持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安排430万元,支持重大动物防疫防治。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安排农村税改转移支付9198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450万元,完善镇街政府基本财力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安排60000万元,重点支持3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镇街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安排教育支出82950万元,增长21.34%。其中:安排8039万元,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安排1505万元,落实中职学校助学金、免学杂费政策等;安排1790万元,用于校园安保及技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本级安排489万元,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0370万元,增长68.44%。其中:安排配套资金8553万元,主要用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安排800万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安排1250万元,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安排250万元,落实免费婚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本级安排1700万元,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安排3000万元,完善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安排230万元,推进村主干养老保险工作。安排360万元,用于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促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安排100万元,支持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建立受害人社会救助机制。探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支持维护公共安全。安排公共安全支出21240万元,增长28.81%。主要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平安福清”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管理、预防和应急能力。安排2763万元,加强消防器材装备、消防车辆配置、消防大队和消防站等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五)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从2011年起将所有除教育收费和彩票发行费之外的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项目支出分类,提高预算细化率,增强预算约束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继续狠抓增收节支工作。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税源挖潜、税收监控,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财税贡献率;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缴,分类规范收费和基金管理。继续从严控制出国(境)费用、车辆购置费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构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
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监管水平。夯实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规范债务资金管理,努力防范财政风险。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资金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制度,促进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安全、高效。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福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