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清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2-02-17 15:23
关于福清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2月15日在福清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清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05900万元(预计数,下同),完成年初预算的104.65%,增长20.39%。加上划中央收入179100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4850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39%,增长15.4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10700万元(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22.23%。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35500万元(其中上年结转结余支出5300万元),增长18.29%。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800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5.96%,增长29.86%。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97892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80000万元,增长23.8%。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预算调整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91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27700万元。根据2011年财政收入形势,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对市本级收支预算进行调整,调整后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894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为290600万元(不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8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80000万元。
2.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4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增长14.56%。加上划中央收入157800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347200万元,增长11.86%。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69400万元(含上级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21.84%。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95900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支出5300万元和地方债券安排支出8000万元),增长17.12%。
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8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9.8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97892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80000万元,增长23.8%。
以上预计数与实际执行数会有所变化,决算编成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2011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 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分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485000万元,增收64995万元,增长15.48 %。其中全市税性收入424600万元,增收62774万元,增长17.35%。
重点支出保障有效。全市财政部门以全力支持“五大战役”为重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支出。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支出目标、加大通报力度等工作举措,加快支出进度。同时,积极筹集资金,落实在职干部和离退休人员规范津补贴政策。
2.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着力经济区域布局优化。贯彻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区域发展。筹集55030 万元,支持城区道路交通、江阴港铁路支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96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区、港口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港区联动发展。筹集各类资金17500万元,支持3个综合试点小城镇建设。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投入8565万元,支持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经纬化纤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下达科技资金3000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支出5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出台税收奖励政策,鼓励外地企业在融设立营销中心。
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下达节能环保经费3945万元,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建立环境监测、污染防控和环境治理体系。投入5900万元,继续支持龙江流域综合整治。投入3300万元,支持城乡“四绿”工程、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3.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落实
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筹集17700万元,支持崇文小学、德旺中学,以及“校安工程”建设。下达9426万元,进一步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免学杂费、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等政策。筹集12200万元,重点支持“两馆一中心”、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等项目建设。下达1271万元,支持“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等建设。
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达24379万元,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20元。下达3025万元,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支出550万元,完善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改革补偿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实施“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管理办法。
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财政贴息、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支出700万元,支持就业与再就业。支出2190万元,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达2530万元,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启动物价上涨与社会保障标准联动机制。拨付9920万元,推进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支出500万元,支持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继续为群众购买自然灾害责任保险。出台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及使用管理规程,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工作。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共筹措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9100万元。落实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通过政府回购等办法,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4.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支持水利建设的财政政策措施,把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筹集6100万元,主要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水闸、饮水安全、“千里水网畅通”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投入1010万元,支持46个“双百工程”试点村、农村公路网、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等。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借鉴工业化理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整合资金16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集中支持设施农业、现代渔业、水产业发展。投入1800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及时下达农资综合补贴1730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350万元、石油价改补贴6414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249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88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60万元,支持农业生产。坚持一手抓兑付进度,一手抓监督管理,推进家电与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下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54万元,支持108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下达农村税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245万元,有效保障镇街机构和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需要。完成其他公益性镇村债务核实、确认,锁定债务余额。
5.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预算执行。注重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开展税源调查,配合协调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实行非税收入征管全程在线监控,推行执收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管的新模式。推进国有资产重组、整合,依法依规处置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坚决执行厉行节约的要求,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预算追加。
强化财政管理。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出台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建立委托中介机构助审制度,强化投资评审质量控制,提高评审工作效率。配合审计署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和调研工作,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监测体系,强化债务管理基础性工作。
强化财政监督。开展市直预算单位财务会审,规范财务管理和专项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通过建立联系点制度、完善抽查制度等举措,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继续牵头治理“小金库”和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全面开展财政专户、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等清理整顿工作,规范财经秩序。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理解支持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增长后劲仍显不足;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一些镇街、部门预算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新一年的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全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努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落到实处,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落到实处,推进我市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发展。
根据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全市预算: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5457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700万元,增长12.5%。其中: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为344100万元,增长12.5%;上划中央收入为201600万元,增长12.5%。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全市总财力为359800万元,比上年增加54800万元,增长17.9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59800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4143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00 万元,增长9.03%;政府性基金支出414300万元。
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39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44300万元,增长12.8%。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09000万元,增长10.35%;上划中央收入为182500万元,增长15.7%。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总财力为318600万元,比上年增加49400万元,增长18.35%。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18600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为4143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00 万元,增长9.03%;政府性基金支出414300万元。
为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全市财政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加快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安排70000万元,加大工业区开发及配套建设力度,强化发展保障。安排73500万元,支持城区道路、省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9000万元,用于三农服务中 心、林业科技中心、工青妇干部活动中心、法院综合大楼、武装部国防大楼等项目建设。以发行城投债券、BOT、BT融资等方式,完善城市公建项目筹资机制。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安排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370万元,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六项措施,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安排1000万元,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手段,鼓励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安排105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和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安排1000万元,继续实行出口贴息、补助等政策,支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促进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支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安排科技专项资金3800万元,增长26.67%。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安排专项资金520万元,设立奖励机制,支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驰著名商标品牌发展。
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120万元,完善环境执法监测体系,鼓励企业应用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减排项目建设,促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鼓励优先采购本市节能、环境标志产品。
(二)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强镇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镇街转移支付力度,安排市对下财力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87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1.6%,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民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加快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安排50000万元,并整合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资金,与小城镇建设资金相结合,集中财力支持试点镇完善功能、加快发展。引导试点镇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市本级财政安排8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推进“双百工程”试点村建设。
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安排公共安全支出24050万元,增长13.23%。加大政法经费保障力度,提高政法机关装备水平,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排3400万元,用于交通安全设施、“畅通工程”等建设。安排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335万元,加强城区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和管理等。安排660万元,支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和餐桌污染治理等,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支出96980万元,增长16.91%。其中:安排9066万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安排2263万元,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助学金、免学杂费资助政策等;安排2500万元,支持公立幼儿园建设,加强市属小学附属幼儿园、镇街中心幼儿园剥离独立设置后续经费保障工作;安排1810万元,继续支持校园安保、监控体系建设。统筹安排13000万元,支持城区中小学改扩建、“校安工程”建设。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80万元,重点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公共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安排 10950万元,推进“两馆一中心”、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市本级财政安排253万元,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4945万元,增长15.06%。其中:安排29118万元,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安排3175万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768万元,继续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婚检等公共卫生项目。统筹安排28500万元,继续支持市医院、妇幼保障院新院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科学核定收支,拓宽补偿渠道,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清理化解历史债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11340万元,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促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安排9000万元,继续支持被征地用海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维护其合法权益。统筹安排8000万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安排3900万元,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统筹安排1000万元,支持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支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生态市建设。统筹安排10500万元,重点支持水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安全饮水工程,以及供水管网工程等建设。安排3500万元,支持城区园林绿化、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安排1800万元,支持生活垃圾焚烧、收运系统建设,以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
(四)坚持强农惠农,推动农村农业改革发展
加大支持水利建设力度。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江海堤防维护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中筹集资金支持水利建设。安排8000万元,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设施、水库及海堤水闸除险加固、千里水网畅通工程、河道整治改造等水利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等方式,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资渠道。
推动实施现代农业。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19685万元,比上年增加4645万元,增长30.88%。其中:安排880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排1000万元,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促进扩大设施农业、现代渔业基地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市本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800万元,全面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完善税改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健全稳定规范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按照上级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其他公益性镇村债务化解工作。
(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发展的市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实施市对镇街、工业区财税收入增长奖励制度和分成办法。完善市对下财政转移支付和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缓解镇街财政困难。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健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研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逐步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着力规范财政授权支付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筹集、审批、拨付和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继续强化增收节支。密切跟踪财税改革情况,关注重点税源变化,抓住收入增长点和重点财源,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坚持厉行节约,压缩一般性开支,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完善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重点开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继续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积极推进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深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政工作运行规程,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我市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福清市财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