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0年7月2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关于福清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预算草案的决议要求,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9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
1、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决算
全市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10498万元,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报告数(以下简称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109.25%,增长26.31%;上级补助收入708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189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89万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9332万元(含省市专款和上年项目结转等支出),与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84.44%,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2084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3%,增长21.58%;上解上级支出18537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资金)。
全市财政总收入314105万元,总支出26816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593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的支出结余38671万元,财政净结余7265万元(市本级1502万元,镇街级5763万元)。
2、全市基金收支决算
全市基金收入151699万元,与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110.65%,增长10.84%;上级补助收入574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947万元;调入基金300万元(年初在一般预算安排水利建设资金300万元,按规定必须调入基金预算安排支出)。
全市基金支出1545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82%,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1320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35%,增长7.6%。
全市基金总收入174695万元,基金总支出15453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0156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
1、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决算
市本级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49922万元,比报告数增加105万元(主要是年终与镇街上下级结算中原列镇级收入的工业区收入划转为本级收入),完成调整预算的113.35%,增长 23.59%;上级补助收入708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659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89万元;镇街净上解收入33087万元。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2305万元,与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84.69%,增长22.66%。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支出,市本级一般预算实际支出17792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8%;上解上级支出18537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281315万元,总支出24114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0173万元,其中:结转结余38671万元,净结余1502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9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呈前低后高态势,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长较快、增收较多,使得政府非税收入结转较多(其中:排污费结转1422万元、社会抚养费结转2293万元、人防易地建设费结转1882万元、海域使用金结转11862万元、其他行政性收费及专项收入结转3036万元);同时上级财政对我市的转移支付补助因部分指标集中在年底前下达,造成有10656万元专款指标结转;超收安排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资金结转4000万元。上述因素,使得年终结转结余总量较大。
2、市本级基金收支决算
市本级基金收入151699万元,与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110.65%,增长10.84%;上级补助收入57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706万元;调入资金300万元。
市本级基金支出154539万元,与报告数一致,完成调整预算的88.82%,剔除上级专项补助等因素,实际支出1320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35%,增长7.6%。具体如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43202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793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669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85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807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电力附加费)2207万元、农业土地开发基金支出369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1889万元、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支出128万元、育林基金支出15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636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091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243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具体用于如下项目:
(1)城市建设支出41393万元,其中:用于污水处理费支出1481万元、龙江污染整治支出7522万元、市政工程建设支出23398万元、建设项目前期费用8992万元(含征地拆迁支出)。
(2)支付土地发展中心土地开发、土地储备发展金及土地收益分成支出26154万元。
(3)偿还银行贷款、国债本金及利息支出24766万元。
(4)支付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892万元,其中:江阴工业区11785万元、元洪投资区660万元、融侨开发区1394万元、出口加工区2053万元。
(5)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2987万元(按实际保障人数人均1.26万元提取)。
(6)工业发展基金支出8804万元。
(7)镇级土地出让金分成4099万元。
(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161万元。
(9)廉租住房建设支出5008万元。
(10)消防站建设支出1363万元。
(11)沿海防护林建设支出170万元。
(12)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033万元。
(13)“两馆一中心”建设支出3680万元(另外在银行贷款中安排3936万元)。
(14)侨乡医院、妇幼保健院征地费用等支出847万元。
(15)滨江中小学工程结算支出280万元。
(16)土地出让业务费支出1164万元(支付国土局土地出让业务费)。
(17)企业改制安置款2401万元。
市本级基金总收入174455万元,基金总支出15453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991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结转1062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结转878万元、政府住房基金结转9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结转2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结转216万元、彩票公益金结转1024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结转21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结转4026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其他基金结转2900万元。以上结余基金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市本级一般预算重点支出情况
(一)农林水事务支出:2009年市本级农林水事务支出15600万元(含上级专款),完成调整预算的90.69%,增长48.06%,高于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
(二)科学技术支出:2009年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33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1%,增长22.85%。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218万元,按可比口径占一般预算支出1.56%,达到法定要求。
(三)教育支出:2009年市本级教育支出65822万元(含上级专款),完成调整预算的91.01%,增长17.64%,按可比口径高于市本级一般预算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9年市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39万元(含上级专款),完成调整预算的98.11%,增长17.88%。
(五)医疗卫生支出:2009年市本级医疗卫生支出22654万元(含上级专款),完成调整预算的89.96%,增长8.47%。
(六)公共安全支出:2009年市本级公共安全支出14954万元(含上级专款),完成调整预算的93.19%,增长7.78%。
三、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2009年上级财政对市本级财政补助70821万元,具体如下:
(一)返还性收入15095万元。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基数返还收入437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605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926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1208万元。其中: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10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6216万元、结算补助1416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补助2225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7100万元及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148万元。
(三)专项补助收入3370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补助2667万元、公共安全补助7万元、教育补助2335万元、科学技术补助72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补助14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4298万元、医疗卫生补助7851万元、环境保护补助186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补助50万元、农林水事务补助8555万元、交通运输补助899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补助76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补助3137万元,其他支出补助409万元。
以上专项补助收入除返还性收入15095万元和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103万元属于市本级可动用财力外,其余均为上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指标,我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对于部分由于指标下达较迟或项目尚未实施的进行专项结转。
四、对镇街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为了保证镇街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009年累计拨付镇街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826万元,其中:优抚补助521万元,五保户供养补助291万元,困难乡镇运转经费补助40万元(海口、南岭、上迳、一都各10万元),村级办公经费及村干部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637万元,居委会运转经费补助159万元,文化协管员补助53万元,治安协管员补助79万元,计生管理员补助106万元,农民技术员补助106万元。同时,按照市对镇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对地方级税收总量较小的困难镇实行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150万元(一都、南岭、东瀚三个镇各30万元,沙埔、港头、上迳三个镇各20万元)。
五、市本级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009年,我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完善公用定额标准体系。在预算编制方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重点支持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增强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款、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安排实行零增长。在预算执行方面,督促和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开展专项资金、结余资金清理工作,加强市直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市人大批准的预算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努力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
从决算情况看,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财政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2009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出增长明显加快,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镇街财政仍然比较困难;资金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