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3年6月 26 日在福清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福清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预算草案的决议要求,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2年财政收支决算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
1.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决算
(1)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025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5.53%,增长26.25%;
(2)上级补助收入126751万元;
(3)上年结余收入54163万元;
(4)调入资金15万元。
2.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决算
(1)全市公共财政支出480520万元(含省市专款和上年项目结转等安排支出),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412315万元,增长25.89%;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剔除上级专款及上年结转后实际支出3842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387200万元的99.24%;
(2)上解上级支出22622万元;
(3)地方政府债券还本889万元;
(4)调出资金300万元。
3.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025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26751万元、上年结余54163万元、调入资金15万元,总财力571187万元;扣减当年的支出48052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262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889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年终结余6685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的支出结余56265万元,财政净结余10591万元(市本级6541元,镇街级4050万元)。
4.全市基金收入决算
(1)全市基金收入4559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06%,增长19.36%;
(2)上级补助收入17686万元;
(3)上年结余收入13279万元;
(4)调入资金2637万元。
5.全市基金支出决算
(1)全市基金预算支出405073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937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414300万元的95.03%,增长3.47%;
(2)上解上级支出235万元。
6.全市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市当年基金收入455974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7686万元、上年结余13279万元、调入资金2637万元,总收入489576万元,当年支出40507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3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84268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
1.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决算
(1)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535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65%,增长29.88%;
(2)上级补助收入126751万元;
(3)上年结余收入47636万元;
(4)调入资金15万元。
(5)镇街净上解收入90407万元。
2.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决算
(1)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31782万元,增长22.93%;市本级各项支出剔除上级专款(66519万元)及上年结转(25569万元)支出后实际支出为33969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342500万元的99.18%;
(2)上解上级支出22622万元;
(3)地方政府债券还本889万元;
(4)调出资金300万元。
3.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5359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26751万元、上年结余47636万元、调入资金15万元、镇街净上解90407万元,总财力518399万元;扣减当年的支出43178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262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889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年终结余62806万元,其中:结转结余56265万元(其中:一般公务服务支出结转724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结转7747万元、教育支出结转110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结转13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事务支出结转100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事务支出结转354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结转195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结转9995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结转96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结转1467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结转35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结转163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结转213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结转2782万元、交通运输和粮油物资储备事务等支出结转985万元,净结余6541万元。
本级财政结转结余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当年没有实际支出的指标结转下一年度支出,本级部门指标结转累计5148万元;二是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款等非税收入增收,相应结转9575万元(其中:计生部门抚养费结转4000万元、公共安全部门结转3077万元、城乡社区部门结转512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部门结转389万元、市场服务中心结转235万元、教育部门结转10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部门结转14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结转278万元、一般公共服务部门结转450万元,农林水等部门结转379万元);三是上级继续增加对我市的转移支付补助且相当部分专款指标集中在年底下达,造成专款指标结转38593万元,比上年增加2170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下达国家矿产示范基地补助资金5000万元、污染减排整治等节能环保专项经费补助3816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000万元、造林绿化及生态补偿等补助资金4222万元、现代农及沼气工程建设等支农专项补助3508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2756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医疗补助1035万元;四是排污费等各类专项收入结转2949万元;五是年度超收相应增加净结余。
为做好本级财政结转资金使用,减少结转资金规模,市财政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预算编制指导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促进部门单位年度非税收入计划和支出安排更加精确,严格控制非税收入结转规模;二是加强上级专项补助清理工作,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项目,将根据项目实施实际情况,对不需再支出的项目给予收回统筹用于强农惠民等民生工程;三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率。
4.市本级基金收入决算
(1)市本级基金收入4559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06%,增长19.36%;
(2)上级补助收入17686万元;
(3)上年结余收入13039万元;
(4)调入资金2637万元。
5.市本级基金支出决算
(1)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405073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937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414300万元的95.03%,增长3.47%;
(2)上解上级支出235万元。
6.市本级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市本级当年基金收入455974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7686万元、上年结余13039万元、调入资金2637万元,总收入489336万元,当年支出40507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3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8402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结转2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结转5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结转200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结转7302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结转较多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年底入库较多且需安排支出的有:镇街返还2.39亿元、音西建材等项目土地收储成本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结转2648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3911万元、公益金等支出基金结转2348万元(其中:彩票公益金结转2155万元、价格调节等基金结转193万元)。以上结余基金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市本级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情况
2012年,市本级财政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302306万元,比2011年增加47183万元,增长18.49%。其中:
(一)教育支出:2012年本级教育支出146797万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支17830万元,增长18.67%,高于本级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23个百分点;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30.8%(含上级专款)。
(二)科学技术支出:2012年本级科学技术支出8072万元,比上年增支3941万元,增长95.4%,按可比口径计算,市本级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1.87%,超法定要求0.37个百分点。
(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12年本级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38万元,比上年增支1235万元,增长22.44%。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2年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721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支14288万元,增长34.67%,高于经常性支出增幅。
(五)医疗卫生支出:2012年本级医疗卫生支出55092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支10623万元,增长21.91%,高于经常性支出增幅。
(六)节能环保支出:2012年本级节能环保支出2850万元,比上年增支66万元。
(七)交通运输支出:2012年交通运输支出6709万元,比上年增支944万元,增长16.37%。
(八)农林水事务支出:2012年本级农林水事务支出24860万元,比上年增支6651万元,增长36.53%。增幅较高主要原因有:一是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本级配套支出1046万元;二是三农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比上年增支2100万元;三是将原水收益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相应增加支出1701万元;四是增加上级补助支出484万元。
(九)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12年本级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841万元,比上年减支966万元,下降12.37%,减支主要是上级“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财政补助减少相应减少支出。
(十)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012年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517万元,比上年减支出4314万元,下降48.85%,减支主要原因是海域使用金减支4820万元。
(十一)住房保障支出:2012年本级住房保障支出5019万元,按同口径减支1215万元,主要是地方债券减少支出。
(十二)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2012年本级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090万元,比上年增支356万元,增长48.5%,增支主要是2012年我市增加地方储备粮相应增加支出。
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2012年上级财政对市本级财政补助126751万元,具体如下:
(一)返还性收入15905万元,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基数返还收入437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605万元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926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7774万元,其中: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10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7002万元、结算补助2922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2724万元、教育转移支付收入983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收入7717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13040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20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66万元及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250万元(其中:“六挂六奖”补助500万元、国有农场场带村及村干部基本报酬保障奖励资金339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转移支付补助188万元、海岛及沿海地区转移支付200万元、育林基金减收转移支付23万元)。上述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我市均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到位。
(三)专项补助收入6307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补助972万元、国防补助123万元、公共安全补助948万元、教育补助4416万元、科学技术补助143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补助36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4295万元、医疗卫生补助5657万元、节能环保补助979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补助351万元、农林水事务补助20296万元、交通运输补助5589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补助89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补助4334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补助54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补助283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5万元、其他支出补助225万元。以上专项补助收入均为上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指标,我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专款专用,对于部分由于指标下达较迟或项目尚未开工的支出进行相应结转。
四、对镇街财政转移支付等补助支出情况
2012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市对镇街财政体制,建立健全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切实缓解镇街财政困难,努力促进镇街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涉外收入全部下移列为镇级收入,完善镇街财税收入增长奖励机制,促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2012年累计拨付镇街各类结算补助22276万元,比上年增加7380万元,其中: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5243万元、计生抚养费补助8658万元、小城镇试点建设税收预结算补助1925万元、税收增量及高新企业奖励补助1957万元、财力及非税收入补助3696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237万元及生态补偿160万元。同时,按照现行市对镇财政管理体制,对地方级税收总量较小的困难镇给予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400万元(一都、上迳、南岭、东瀚等4个镇各60万元,江镜、沙埔、港头、东张等4个镇各40万元)。
此外,2012年市财政积极整合支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专项补助4420万元,用于支持镇街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镇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市本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一)部门预算制度执行情况。2012年,我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促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一是完善预算编审制度。坚持早编、细编预算,建立健全实物费用定额体系,出台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切实将资产购置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是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完善支出进度通报和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对一般转移支付和按因素法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市财政在预算批复后及时下达;对实施项目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二次分配资金,要求市直主管部门强化预算支出的主体责任,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制定支出进度计划,确保预算批复后按计划执行。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初步确立了预算绩效目标编审流程,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同时,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组织对部分市直部门预算、镇街财政收支以及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开展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建立公务接待费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情况。2012年,我市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巩固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成果,保证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及相关会计核算、资金清算、年终结余等管理办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支付行为。二是强化流程防控。采取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资金支付控制资金清算的业务流程,并在资金支付的审核、支付、清算关键环节,按照“岗位分设、相互牵制”的原则,加强内部制衡与纠错。三是强化信息支撑。不断完善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并对资金支付坚持电子信息与纸质单据双向并行、相互比对的做法,保证资金支付的准确性。自2010年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已连续3年实现无差错。同时,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试点,提高公务消费支付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财政授权支付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从决算情况看,2012年,全市财政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财源基础仍不够稳固和雄厚,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财政支出刚性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总体上比较紧张;镇街间财政发展较不平衡,一些镇街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还有很大潜力。这些问题将通过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改进逐步解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