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5年6月29 日在福清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福清市财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关于福清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的决议要求,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4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4年财政收支决算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
(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5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7%,增长13.1%;
(2)上级补助收入132515万元;
(3)债务转贷收入10600万元;
(4)上年结余结转收入55373万元;
(5)调入资金120万元。
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9918万元(含省市专款和上年项目结转等安排支出),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525586万元,增长13.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剔除上级专款及上年结转后实际支出5000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502300万元的99.5%;
(2)上解上级支出25457万元;
(3)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000万元;
(4)调出资金2876万元。
3.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851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251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06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55373万元、调入资金120万元,总财力687124万元;扣减当年的支出59991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545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000万元、调出资金287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00万元,年终结余50273万元,其中:结转下年的支出结余46444万元,财政净结余3829万元(市本级961万元,镇街级2868万元)。
4.全市基金收入决算
(1)全市基金收入3474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下降24.8%(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减收);
(2)上级补助收入17583万元;
(3)上年结余结转收入80547万元;
(4)调入资金63983万元(主要是国投公司债券资金置换等资金调入)。
5.全市基金支出决算
(1)全市基金预算支出374489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7110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06000万元的91.4%,下降21.2%;
(2)上解上级支出-11万元(上解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结算退回)。
6.全市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市当年基金收入34746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758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80547万元、调入资金63983万元,总收入509579万元,当年支出3744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35101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
1.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
(1)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1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2%,增长21.4%;
(2)上级补助收入132515万元;
(3)债务转贷收入10600万元;
(4)上年结余结转收入52267万元;
(5)调入资金120万元。
(6)镇街净上解收入116719万元。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1032万元,增长10.1%;市本级各项支出剔除上级专款(73039万元)及上年结转(25264万元)支出后实际支出为45272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59700万元的98.5%;
(2)上解上级支出25457万元;
(3)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000万元;
(4)调出资金2876万元。
3.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14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251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06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52267万元、调入资金120万元、镇街净上解116719万元,总财力635370万元;扣减当年的支出55103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545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000万元、调出资金287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00万元,年终结余结转47405万元,其中:结转结余46444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结转1337万元、国防支出结转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结转4159万元、教育支出结转122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结转45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事务支出结转44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事务支出结转409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结转381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结转1744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结转71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结转1356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结转243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结转211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结转181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结转591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结转136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等支出结转1258万元)、净结余961万元。
2014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市本级历年财政结转结余清理力度,财政结余结转规模有所下降,滚存结余结转47405万元,比上年减少4862万元,下降9.3%。本级财政结余结转规模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当年没有实际支出的专项指标结转下一年度支出,本级部门指标结转累计6820万元;二是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收入必须专款专用相应给予专项安排结转5895万元(其中海域使用金结转5290万元);三是上级继续增加对我市的转移支付补助且相当部分专款指标集中在年底下达,造成专款指标结转33729万元;四是年度超收相应增加净结余961万元。
4.市本级基金收入决算
(1)市本级基金收入3474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下降24.8%(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减收);
(2)上级补助收入17583万元;
(3)上年结余结转收入80309万元;
(4)调入资金63983万元(主要是国投公司债券资金置换等资金调入)。
5.市本级基金支出决算
(1)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374489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因素,实际支出37110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406000万元的91.4%,下降21.2%;
(2)上解上级支出-11万元(上解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结算退回)。
6.市本级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市本级当年基金收入34746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758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80309万元、调入资金63983万元,总收入509341万元,当年支出37448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34863万元。其中:教育支出结转6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结转6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结转326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结转107470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后开发建设滞后成本等相关支出未支付结转)、农林水事务支出结转6767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结转6515万元、彩票公益金结转7224万元、价格调节等基金结转3493万元)。以上结余基金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市本级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情况
2014年,市本级财政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431885万元,比上年增加63980万元,增长17.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4%。其中:
(一)教育支出:2014年本级教育支出182083万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支24389万元,增长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3%(含上级专款),高于全省平均21%的标准。
(二)科学技术支出:2014年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0739万元,比上年增支1133万元,增长11.8%,按可比口径计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1%,高于法定支出要求0.6个百分点。
(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14年本级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598万元,比上年增支2635万元,增长26.4%。主要是增加闽剧团改制支出及将文化公园支出纳入管理。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4年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701万元,比上年增支430万元,增长1.2%。
(五)医疗卫生支出:2014年本级医疗卫生支出90442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支30291万元,增长50.4%,主要是本年计生支出合并纳入本项支出管理。
(六)节能环保支出:2014年本级节能环保支出12446万元,比上年增支6353万元,增长104.3%,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用于江阴工业区环保隔离带建设增加支出。
(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2014年本级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722万元,比上年增支1667万元,增长6.9%。
(八)农林水事务支出:2014年本级农林水事务支出38451万元,比上年减支2968万元,下降7.2%。主要是中小河流域治理综合整治上级专款支出减少4500万元。
(九)交通运输支出:2014年交通运输支出4882万元,比上年增支751万元,增长18.2%,主要是2013年度上级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延至2014年下达。
(十)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14年本级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939万元,比上年减支1070万元,下降21.4%,主要是 “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到期上级财政补助减少相应减少支出。
(十一)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014年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536万元,比上年增支144万元,增长4.2%。
(十二)住房保障支出:2014年本级住房保障支出8534万元,比上年增支205万元,增长2.5%。
(十三)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2014年本级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811万元,比上年增支18万元,增长1%。
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2014年上级财政对我市财政补助132515万元,其中:
(一)返还性收入15905万元,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基数返还收入437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605万元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926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5957万元,其中: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10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7002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2828万元、教育转移支付收入74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收入9343万元、医疗卫生转移支付收入18012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收入2352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63万元、结算补助3343万元及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35万元(其中:“六挂六奖”补助383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转移支付补助188万元、育林基金减收转移支付23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939万元、革命老区及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收入320万元以及其他一般转移支付收入482万元)。对于上述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我市及时下达,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
(三)专项补助收入6065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补助470万元、国防补助19万元、公共安全补助583万元、教育补助6427万元、科学技术补助134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补助4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5200万元、医疗卫生补助7513万元、节能环保补助15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补助2497万元、农林水补助18306万元、交通运输补助2675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补助806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补助2338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补助9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补助1499万元、粮油物资储备补助4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绩效管理工作及财政系统外经工作奖励、台资发展专项及新疆高中班等补助352万元。以上专项补助收入均为上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指标,我市大部分及时下达到项目,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对于个别由于指标下达较迟或项目尚未开工的支出进行相应结转。
四、对镇街财政转移支付等补助支出情况
2014年累计拨付镇街各类结算补助20414万元,比上年增加2571万元,其中:体制补助1533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7067万元、小城镇试点建设税收预结算补助1086万元、税收增量及高新企业奖励补助1896万元、财力及非税收入补助4290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2339万元、公共服务支出配套补助613万元、私房租赁代征补助389万元及生态补偿等其他补助801万元。同时,按照现行市对镇财政管理体制,对地方级税收总量较小的困难镇给予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400万元(一都、上迳、南岭、东瀚等4个镇各60万元,江镜、沙埔、港头、东张等4个镇各40万元)。
此外,2014年市财政积极整合支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专项补助3582万元,用于支持镇街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镇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市本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一)部门预算制度执行情况。2014年,我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一是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相关数据收集、支出测定、论证审核等工作,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分类制定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完善支出进度通报和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制订和修订市直机关会议费、差旅费、接待费等管理办法,以刚性制度约束公务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14年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比2013年减少2038.9万元,下降31.8%。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工作。清理市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收回结余结转资金5857万元,整合用于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三公”经费等专项检查,以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市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推进,预算运行绩效监控机制初步建立,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情况。2014年,我市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一是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将所有可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专项资金都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严格控制授权支付,不断提高直接支付资金比例。二是加强流程防控。采取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资金支付控制资金清算的业务流程,并建立核查情况通报制度,与预算单位建立动态监控互动机制,实时掌握资金流向。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强集中支付审核,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四方对账”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实行市直预算单位财务会审制度,对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和授权支付超范围、比例偏高等问题,责令及时整改纠正。
从决算情况看,2014年,全市财政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为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提供了财力支撑。但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趋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突出;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仍然偏慢;年初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财政管理和监督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和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