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链式反应”催生制造业单项冠军
时间:2025-01-10 12:54
抢抓人才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条,福建福清已引进培育了多个化工新材料产业世界“单项冠军”企业。2023年,福清启动建设新材料项目16个,累计投资236亿元;化工新材料企业产值占福清市规上企业产值约21%,比增达42.9%。构建34家化工新材料领域科研平台,带动引育优秀人才近百名。
聚智慧育项目强产业中国制造在这里走向世界
位于福建福清市的江阴港城经济区,海风轻拂。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里,生产机器轰鸣不止,运输车辆穿梭不息。
“要做到行业头部,必须依靠创新。”友谊集团董事长助理胡德伟指着一块由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牌感叹道,“比如,可以遮挡物体的和纸胶带,在高温烘烤条件下可避免破坏物体表面,以前都是从国外进口。近年来,集团组织科技人才集中攻关,研发出自主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正是依靠创新,我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产胶粘带生产基地。”
过硬的新材料技术,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中景石化科技园内,成排的货车“敞开口子”,在货仓口“等候”聚丙烯进车厢。经过多年发展,中景石化聚丙烯单厂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享有“世界膜王”美誉,每天能卖出5000多吨聚丙烯。“以每袋装825千克聚丙烯计算,我们需要200多辆货车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0点,运输超过6100袋,才能达到超5000吨的量。市场的火热,让企业基本处于‘零库存’的状态。”中景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敏说。
近年来,福清市抓住产业风口,坚持前瞻眼光布局,多措并举招引人才,让化工新材料产业迅速积厚成势。建立“1+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化工产业紧缺急需人才认定、评价、支持办法;提出力争2025年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出台9项重点人才专项政策和住房保障办法,全面支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产教融合培育产业技术人才。
人才政策效果如何?扎根福清12年的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博士曹志成最有发言权:“在福清,我们实现了让中国制造的珠光颜料走向世界的梦想。”2012年加盟福建坤彩材料科技公司后,曹志成博士及其团队累计获得各层级政策扶持资金超950万元,陆续研发推出了普罗旺斯、西兰卡普、中国红等系列珠光材料新产品,打破了长期以来珠光材料行业唯国外是瞻的格局。帮助坤彩公司成为全球首个掌握萃取法生产氯化钛白工艺的企业,颠覆了钛白粉行业100多年的工艺路线。
如今,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做强一家科技企业、补齐一个产业链条的“链式”效应正加快显现。2021年以来,在人才政策的支持下,万华化学、坤彩科技、中景石化等龙头化工新材料企业共引育福清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7名(其中省级以上26名),培育正太新材料、万华异氰酸酯等省级产业领军团队2个。依托亚通新材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恒杰塑业院士工作站等34家化工新材料领域科研平台,仅2023年就带动引育优秀人才近百名。
联企业办班,为人才设赛,产才适配实现新飞跃
长期以来,福建省内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较少,应用化工领域专技人才比较匮乏,难以满足化工企业用人需求。招工难成了制约福清化工新材料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
2022年9月,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江阴化工产业学院共建合作协议,全面深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2023年,产业学院应用化工、生物制药等2个专业首次招生213人;2024年,新增分析检验技术等2个产业急需专业,应用化工专业同步应需扩招,累计完成招生467人。
“我们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化工企业的技术专家走进课堂,向学生讲授前沿理论和实操经验。此外,我们推进校企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创新‘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育才模式,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产业学院负责人陈宗保介绍。
对已经进入企业的化工新材料人才,福清也在不断提供能力提升、业务交流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专业人才的长期培养。
2023年,福清启动“大国工匠”千名制造工程师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培育1000名高素质、精技能的制造工程师。为进一步贴合区域化工新材料产业特性,2024年开设了江阴港城经济区产业特色专题班,推出“碳中和与新能源发展创新”等五大主题课程。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福清还先后打造职工“三创”大赛、人才技术创新大赛等赛事品牌,设置奖金并配套导师指导、场地支持、基金扶持等增值服务。赛事获奖项目若入孵福清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最高可享受价值2.4万元的首年场地服务费减免政策;进入决赛的项目(团队)将优先推荐至福州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基金群,由私募基金公司确定投资金额及投资进度。此外,2024年福清市职工“三创”大赛还新增了“揭榜挂帅”企业命题环节,由福清本土企业提出“无机非金属玻璃增透膜液”等11项技术需求,面向高校、科研院所、职工等征集创新解决方案,主办方和企业将向获奖项目发放行业助创金,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在各项赛事配套服务的推动下,近3年来,福清市先后吸引741个项目(团队)竞相参赛,推动10余项化工新材料产业相关竞赛作品顺利落地转化。同时,福清不断延展人才政策红利的辐射面和穿透力,谋划打造暑期研学实践活动,每年吸引上千名高校学子赴化工新材料产业一线参观研学;组织重点化工企业赴上海、武汉、西安等地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助力企业发展;发挥福清侨乡优势,建立福清籍海外化工人才库,打通政府、企业与海外人才沟通联系渠道……
支持事业发展,关心关键小事,营造求贤若渴爱才氛围
亚通新材料公司厂长陈文彬,从业24年深耕管道材料和生产技术创新,推动32项专利实现产业化生产;中景石化公司聚丙烯工艺副经理许家栋,先后参与了3套聚丙烯装置的原始开发,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技术文件……2020年,福清策划推出了“融匠逐梦”专题访谈节目,多个化工专技人才故事在电视上展现,全网点播量约200万次。2023年,福清选址城区优质地段建设人才主题公园,打造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展示人才工作成果的新窗口载体和永久性阵地。
福清不仅营造求贤若渴的爱才氛围,还不遗余力支持人才事业发展。在创新创业方面,对获得福州市级以上部门认定具有研发职能的企业,分别按本科生每人每月500元、研究生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职工补贴。在服务评价方面,建设福清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托入驻的37家优质人力资源企业,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探索建立以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推动企业开展化工技能人才自主认定。在生活保障方面,对受聘于福清市重点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月500元至1200元的生活补助,让化工专技人才安心干事创业。
“非常感谢福清对人才的关心爱护,让我和家人顺利在福清团聚。”今年5月,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的设备工程师周先生向“人才服务专员”咨询在福清人才省外配偶来福清就业问题。在福清市委人才办的牵头推动下,周先生的妻子顺利从江西来到福清就业,结束了两人常年分居的生活。
聚焦满足人才安居需求,今年7月,江阴港城经济区产业公寓一期6栋宿舍楼建成投用,共建成1274套租赁型公寓,环洋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企业员工顺利搬进新居;不远处,二、三、四期项目也在抓紧筹建中,全面建成后预计可新增人才房4800余套。为了满足企业人才子女就近入学需求,毗邻江阴化工区的新厝实验幼儿园、福清一中江阴港城校区相继建成投用,城关小学江阴港城校区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同时,福清市持续完善路网体系及公交线网建设,开通5条公交线路,将化工园区与周边乡镇以及福清汽车站、动车站、长乐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相连通,并在江阴生活配套区规划建设体育馆、商业综合体、医院等设施,以优质服务让人才安得了心、扎得下根。
此外,福清还依托“一站多点”人才驿站建设模式,推动人才驿站体系向化工园区延伸,常态化举办政策宣讲、专题讲座、人才交流等活动。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人才沙龙、技能培训、人才高峰论坛等主题活动260余场;探索建立“一站一专家库”。其中,化工产业链人才驿站已入库相关领域专家人才近20名,通过定期互动交流,带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项目合作。
(摘引自“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