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召必应 使命必达
福清疾控人始终奋战
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本轮福州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响应福州市疾控中心号召,首批支援人员星夜出征,支援福州其他县(区)流调工作。
95后小将郑伊玲虽然是福清疾控此次支援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她外派经验丰富,曾在今年新建成的福州国际健康驿站驻点一个月参与进新驿站的试运行工作,同时,作为疾控流调组一员的她也有着丰富的流调经验。
她表示——
支援福州其他县(区),她和队员们一定会充分展现福清疾控人的水平、精神和形象,与福州人民共同早日战胜疫情。

△林煌(左)和郑伊玲(右)在填报流调信息
因是首批出征的队员,又是临时抽调,准备不充分,他们遇到了诸多难题。一开始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各方统筹安排任务对接的沟通渠道尚未完全搭建,在流调方面的人才缺口大且分配不均,每一位支援的流调人员每日每夜都在超负荷工作,平均睡眠时常不足4小时。
除了疲劳
他们还要承担心理上的压力
刚开始时,流调所需的调查电话供应不足,为了及早完成任务,他们使用私人电话号码与调查对象联系,若遇到抵触心理强的对象可能会遭到恶意的回拨。
面对这些困难
福清疾控人没有退缩
一心一意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
之后,来自八闽大地的支援人员源源不断,人员安排到位,沟通渠道被打通,物资准备充分,流调工作效率提早,为争取早日病例清零开足马力。
当被问及与单位的工作
相比有什么差别时
福清市疾控中心林煌表示,在单位时,每个传播链条需要个人从头跟到尾,一个密接的多个次密接都需要独自追踪。而在这里,随着支援队伍的壮大、人手充足,他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病例组、密接组、次密接组、转运组等,任务安排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有专员负责,每个人都成为团队中的一枚螺丝钉,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推动流调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慕天在编写流调报告
除了林煌来自福州罗源
郑伊玲来自闽南
慕天来自东北
对他们来说
方言沟通障碍成了最大的问题
本轮福州疫情涉疫人群广泛,其中普通话不好的老年人群体不在少数,遇到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他们只能更加耐心地引导,实在不行再求助本地的同事。
闽水汤汤
翻涌着初冬的江潮
榕融互助
守护着福州的全民健康
每一个疾控人都是一朵小浪花
源自八闽汇集闽江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风雨中
福清疾控人砥砺前行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