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上半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0-09-09 09:28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上半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一)上半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0.59亿元,完成预算的49.7%,同比下降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3亿元,完成预算的51.9%,同比增长12.5%;上划中央收入25.57亿元,完成预算的46.3%,同比下降19.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12亿元(含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和债券安排的支出,下同),完成调整预算的52.8%,同比下降5.1%。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9亿元,完成预算的55.8%,同比增长19.6%。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4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9.3%,同比下降14.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6月,全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3.91亿元,完成预算的36.3%,同比下降22.5%。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7.5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9.1%,同比下降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1.4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4.1%,同比下降12.6%。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6月,全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52万元,完成预算的85.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6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88亿元,完成预算的39%,同口径下降5.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3亿元,完成预算的48%,同口径增长27.2%。 

  (二)上半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 

  1-6月,市本级转移支付收入安排支出12.16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8.6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含政府性基金)3.5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教育、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科学技术、城乡社区、卫生健康、节能环保、住房保障、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支出。 

  (三)上半年市本级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2019年市本级项目资金指标结转5.19亿元,今年上半年已使用2.82亿元,未使用2.37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农林水、一般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等、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环境保护、其他支出(主要是个人限售股减持奖励等)等重点领域支出。 

  二、落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的要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财政运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大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狠抓财政收支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新福清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全力组织财政收入。认真落实促进“六稳”支持复工复产各项政策,将财源建设与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增产增效有机结合,加快政策落地见效,快速兑现惠企资金,积极培植新财源。加强财经形势分析研判和财政收入动态监测,积极开源挖潜、精准施策,稳住财政收入基本盘。二是加强预算统筹增加财力。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亿元,清理盘活2019年底财政存量资金1.11亿元,将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由20%提高到30%。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上半年,上级对我市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12.7亿元,争取省级代发的地方政府新增债券6.08亿元、再融资债券4.33亿元,为我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四是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年初既定的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追加预算支出,节约的资金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二)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和辅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上半年,共减免企业税收负担3.56亿元,为企业减免缓征社会保险费2.06亿元。二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完善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措施,持续降低企业用电、用能、物流、租金等成本,对跨境电子商务实行专项奖励。出台国有房产租金减免政策,累计为593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545万元。三是优化金融服务保障。下达1140万元,通过贴息、补助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发挥玉融融资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累计为27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支持企业增产增效。从开拓市场、要素保障、金融信贷支持、税费奖励等方面,支持开展“双百双千”增产增效行动,拨付各类惠企补助资金2.32亿元,推动企业技改、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稳定外贸出口基本盘,促进商贸企业复商复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五是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紧扣“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等各类财政资金37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征迁、道路交通体系、工业园区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债券投资拉动作用,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亿元、一般债券资金3.08亿元,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三)着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控疫情。疫情发生后,市财政启动应急处理保障机制,发挥财政政策、资金保障作用,建立资金支付绿色通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财政保障。上半年,市财政累计调拨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01亿元,对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保障,促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二是保运转。下达镇街调度资金9亿元,加强协调镇街自有财力,落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支出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确保基层运转平稳。三是兜底线。下达就业奖补资金815万元,支持保居民就业,加大援企稳岗稳就业力度,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下达0.93亿元,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抚恤优待等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强化社会保障托底。下达2.82亿元,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龄老年人补贴等政策,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四是优教育。筹集安排2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福清一中新校区、实验小学第二校区、滨江小学第二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下达10亿元,持续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资金保障,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五是强医保。下达2.26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人均筹资标准,增强保障能力。 

  (四)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运营补贴等方式,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下达1.27亿元,支持深化全域综合治水,推进“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等。采取PPP模式,实施龙江中下游综合整治。积极支持城镇综合提升“十位一体”工程。下达1.7亿元,支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公园建设等。安排专项资金0.11亿元,全力支持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攻坚战。二是全力保障农业生产。下达农业生产发展奖补专项资金0.26亿元,落实“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特色现代农业、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下达0.43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支持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再生稻种植补贴资金0.31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安排粮食储备专项经费900万元,保障粮食储备和轮换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合省、市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共1.7亿元,完善“以奖代补”机制,支持一批“美丽乡村”提升村、特色村建设。 

  (五)着力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对85个一级预算部门(不含涉密部门)、47个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开展整体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实现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将750个财政支出项目、资金总额111.79亿元纳入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建立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机制,选择2018年医疗卫生事业补短板、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2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开展1—5月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工作,对支出执行率低等88个项目及时予以纠偏。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依法合规推进重点项目融资。严格执行化债方案,上半年化解存量隐性债务4.72亿元,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指标,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是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效能。严格规范执法监督检查等程序,加强对预决算公开、政府采购、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专项资金等领域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加强对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控监督检查,推动各单位加快完善内控制度。着力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研究建立治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 

  总的看,上半年各项财政工作有序推进,预算执行总体较好。但财政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收入方面,从二季度情况看,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降幅5.6%,5月累计降幅6.5%,6月累计降幅1.4%,总体降幅开始收窄,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随着经济运行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财政收入开始企稳回升,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存在较大难度;支出方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重点项目等新增支出需求增加,其他刚性支出不减,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全市财政运转难度增大,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三、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狠抓增收节支,大力提质增效,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为推动新福清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财源、促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财政政策资金落地见效,支持“双百双千”增产增效行动,促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招商引资,形成更多新动能,培育更多增长点,壮大财源基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增长点和生财点。 

  二是抓征管、促增收。更加注重经济财政形势和财政收入趋势的分析研判,动态监测分析收入入库情况以及增减变化原因;落实好综合治税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共通,确保相关税收征收到位。强化税源监控、税源挖掘、税收管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大力挖潜非税收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资源盘活长效机制,增加非税收入项目储备,努力实现全年任务目标。 

  三是抓节支、保重点。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加强支出管理,严把支出关口,细化节支措施,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六稳”“六保”重点任务。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压缩一般性支出10%的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确保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和差旅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压减50%以上,公务接待和会议培训相关支出分别比上年压减60%以上。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年初预算约束,严格追加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执行率。 

  四是抓筹资、增财力。深化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机制,掌握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市给予更多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争取上级对省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增强地方财力保障能力。更多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投入。 

  五是抓管理、提绩效。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截至2020年6月底市直部门2019年底当年未用完的市本级专项资金清理收回,统筹用于“六稳”“六保”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加快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拨付使用,严格规范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对专项债券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强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以资金台账为基础、监控系统为支撑,确保资金“最后一公里”落实。加快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为加快新福清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献礼! 

来源:福清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