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政办〔2018〕160号)
一、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一)加快推进数字农业试点建设。以星源、光阳获批国家级畜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在畜禽产业的应用。继续鼓励农业企业申报国家级大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对获批建设国家级数字农业的企业,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同时给予项目倾斜。
(二)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含水产、林业,下同)智慧园。按照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六个100%”(即智慧园可视化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效等六个方面实现100%全覆盖)的要求,围绕畜禽、蔬果、水产、食用菌、茶叶等五大特色产业,争取每年新建1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到2020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智慧园3个以上,并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示范工程。对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的企业,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20万元的奖励。
(三)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积极引导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试点,每年熟化一批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到2020年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培育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5个,福州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含数字农业应用基地)10个。对获批省级、福州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含数字农业应用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二、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
加快发展与电商配套的冷链物流体系、智能仓储设施、城乡配送网点。推动江阴利嘉国际物流园、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一都水果批发市场、渔溪水果批发市场、高山海峡交易中心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分级包装、加工整理、检验检测、冷藏保鲜、物流配送、冷库等设施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推进农资连锁超市、生鲜连锁超市向镇(街)和重点中心村发展,不断完善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农超对接的农资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对智慧园区核心企业投资建设冷库容积2500立方米(以上)的,积极向省财政厅争取按省级财政规定的不高于投资额的30%、最高50万元的补助。对智慧园区核心企业购置带有统一标识的冷藏货运车辆、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积极向省财政厅争取按省级财政规定的不高于新增投资额的10%、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