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教育者在劳动教育中受教育
时间:2023-03-13 08:44
【案例描述】
2021年3月5日上午7:30,我例行下校挂牌督导工作。该校属当地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名列前茅。踏进校门,最扎我眼球的是保洁工人忙碌的身影:扫地、清理落叶、捡拾果皮纸屑等,忙得不亦乐乎。我边走边想,为啥没有看到学生打扫包干区,难道这是民办学校的管理独特之处。“学生只管读书就好,打扫清理校园卫生由我们包揽。”保洁工人的回答,激起我心中的层层涟漪。聚焦问题,我与该校曹总督学、德育处张主任促膝交谈,思路不谋而合。得知该校正在精心规划,根据各学段生情,抓实落细,构建劳动教育工作体系框架。为促进工作的整改与跟踪,我发出“挂牌督导整改通知书”,要求学校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打扫卫生浅表层面的认知,摒弃家长传统劳动观念的误区,凝练工作特色,致力于“劳”可润心,“动”以养性的目标达成。
时隔一年,该校黄校长欣喜地告诉我,学校已获评XX教育集团劳动教育特色先进单位。他如数家珍,向我娓娓道来:学校从“家校合育共进、社校合力共举、课程合融共生”等三个维度,践行着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化的实践路径。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让学生爱劳动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掌握劳动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劳动、善劳动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让劳动成为学生成人成才中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筑垒与修行,提升核心素养。
我由衷感叹,劳动教育何止学生受益,教育管理者亦在劳动教育中受到教育。
【案例分析】
起初,该民办学校盲目迎合“家长担忧孩子参与劳动活动,会影响学业”的急功近利需求,这折射出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与精髓实质被误解。教育管理者要坚决对劳动教育被短视化、边缘化的现象说:“不”。
1.家长片面的劳动教育观念,要弃之。该民办校的61.7%学生属留守儿童,父母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拼谋生。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给孩子更多的只是物质方面的满足。基于家长自身认知的局限性,片面地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文化知识就够了”。恰恰相反,他们在为孩子们劳动教育的品行缺失“买单”。
2.“双减”政策视域下的劳动育人,要贯之。当下诸多学校存在着劳动教育方式单一、手段陈旧、教育资源匮乏等共性,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虚化。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该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卓有成效。首先,劳动教育内容清单化。实行“7S”管理模式,通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等七个程序的闭环管理,全力打造“无垃圾桶化校园”,培养全体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其次,劳动活动形式多样化。学校通过手工制作、3D设计与打印技术、VR体验、非遗传承、学工学农、劳动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劳动技能与技巧。再次,劳动事迹教育示范化。通过评选“光盘行动”小达人、环保小卫士、“绿色爱心”小天使等,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最后,建立健全各学段劳动教育任务与评价制度。科学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达成孝心、交心、融心的育人目标。大力开展亲社会行为,通过劳动研学、走河巡渠、科普净滩以及“爱心超市”职业角色体验活动等,让爱劳动会劳动的种子根植学生心中,固化于行。2021年12月学校获评“京师学堂”家长学校、福州市绿色学校。
3.思政教育课程化,劳动课程思政化,要融之。破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形同虚设的痛点与难点,该校实现了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路径多元化、品牌本土化。第一、知行合一,劳动教育不落窠臼。通过开展校园绿植爱心领养活动,将劳动教育和常规活动整合。开辟校园开心农场,种植瓜果蔬菜,定期分享劳动成果的“丰景”,共同打造“融合、向阳、共长”的劳育新生态,让“劳动创造美”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第二、思政课程与劳育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思政教师为领头雁,开展“课程式、导学式、项目沉浸体验式”等劳动实践,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大思政”互联互通,将福清本土民俗与红色文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打造“农业+”“民俗+”“红色+”“文明实践+”等校外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等。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学会创造创新。第三、讲好福清人的“中国故事”,弘扬当地本土优秀企业家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榜样示范与价值观引领,从“身、心、灵”三个维度升华对学生进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教育意念,让学生学会审视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规划,达成培育学生劳动素养“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案例反思】
1.在履职中尽责,有为才有位
在下校督导的过程中,责任督学反馈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以精湛的业务立足,要善于捕捉学校日常平而不凡的工作信息。以问题为导向,厘清存在问题的因果链,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链,做到“真督”与“善导”。“挂牌督导没问题,说明责任督学工作有问题。”该校曹总督学经常向我调侃道。
2.在查摆问题中追本溯源,有物要有序
责任督学要以自家人的身份,与挂牌学校领导集思广益,开展解决问题的“破冰行动”。该校教育管理者能直视问题,从微观、中观、宏观等三个层面剖玄析微,对策落地生根。以学生劳动养成教育为抓手,丰富劳育活动载体;以思政一体化教育为阵地,推动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协同发展、双向融合;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任务与评价制度为导向,拧成家校社共建共育合力。在2021年福清市“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劳动教育”专题研讨活动中,该校示范展示劳育工作有踏石留印的实招,有掷地有声的实效,亮点可圈可点。
3.在改进工作中完善措施,有力度更要有深度
小问题大文章。在改进工作中,责任督学与督导学校要结合国情新政、校情与学情,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教育工作“点、线、面、体”的框架体系,措施精准有力,可细化、可操作、可推广辐射。该校秉承“做扎根的教育”使命,匠心躬耕,获评“劳动教育特色先进单位”。荣誉高光,荣耀前行。
福清元载中学 林 泉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