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丨这就是遇见的美丽
时间:2024-01-08 10:08
【案例背景】
在少年儿童时期,许多孩子天真、活泼、可爱,这些孩子让老师、家长喜欢。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这些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关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这些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这些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当怎样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下面我就讲一讲自己教育工作督导中的实例。
【案例描述】
在一场督学工作座谈会上,有位班主任与我交流,谈到:她班上有个男孩子叫林某,上课时没有一分钟能坐得住,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上课影响别人,提不起一点儿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经常和同学吵闹;作业经常不完成,书写还很潦草……几乎是一无是处。于是,找他谈心,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一名好学生。可是他确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她有点生气,嗓门不由自主地大起来,他见我发火了,就勉强点了点头表示答应。后来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林某的父母离婚了,他跟爸爸生活。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父母的离异对他的打击很大,听他爷爷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做噩梦哭醒,梦中还在叫妈妈。长时间的悲痛使他根本无心学习,他变得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至于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只有17分,可以说,一年级的知识在他的记忆里是空白的。也正是因为他得不到母亲的关爱,父亲平时工作又很忙,很少顾及到他的生活和学习,他的爷爷觉得有所愧疚,十分溺爱他,使得他现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
【案例分析】
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我和这位班主任更多的是同情这个孩子。一位8周岁的孩子,正是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因为家庭的原因使他的成长偏离了人生花季的年华,使他过早地承受失去母爱的痛苦。我们决心帮助他,不再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于是我进一步与老师沟通,并提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建议:一是了解原因。孩子的表现不能全怪孩子,主要还是我们成人对孩子的引导不对,教育方法不对,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生变化。二是掌握方法。为了帮助孩子,建议教师多与其父亲爷爷交流育人方法,还要多和孩子谈心,同时让同学们主动与他交往,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在他的心中感受到爱。三是学会赏识。发现他身上和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以闪光点为突破口,进行表扬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四是思想引领。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今年4月我再次来到该校,这位班主任老师高兴地告诉我,这个孩子进步多了,我也感到很欣慰。
【案例反思】
一、用亲情的爱去温暖孩子。
家庭也是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失落和创伤,缺少父母的关爱使他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有心事也没有倾吐的对象,使孩子变得自卑、苦闷,造成消极悲观的心理。正是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温馨和家庭教育,使他在学习上行为上也是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理想。面对这样离异的家庭孩子,除了要加倍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温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用师长的爱去呵护孩子。
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学生有异,育人有法。面对孩子的问题,教师要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转化问题生的切入点。有时无需过多的言语,可能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动作,孩子的内心就会慢慢的被你融化,相信在我们爱的呵护下,学生会渐渐地改变,会养成好习惯的。有了爱,教师才能赢得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集体的爱去唤醒孩子。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用友情的力量来感化他,让他觉得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他。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培养他与同学交朋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帮助引导、熏陶感染,体现大家庭的温暖。
四、用赏识的爱去融和孩子。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问题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以闪光点为突破口,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福清市上迳中心小学 郑孝启
来源:福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